2008年8月,当地几位老教师、老干部牵头,一批喜欢锡戏的村民参与,政府和社会支援流动舞台、服饰道具和音响乐器,组建了荣炳常青锡剧团。几年来,这个农民剧团演出近300场,累计观众超过15万人次,把戏曲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农民家门口。
台上的“演员”都是农民,原汁原味的唱腔和曲折引人的剧情总能把台上台下联成一片。看到富家女金玉奴收留并嫁给穷秀才莫稽,观众发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后来穷秀才高中探花,反而嫌弃妻子出身贫贱,上任途中把玉奴推下滚滚长江,观众们看了齐声喊“打”,很多大爷大妈眼中抹泪;最后,巡按大人救下玉奴,并把死不悔改的薄情郎打入大牢,台下一片叫“好”,掌声大作。
邻村的左洪喜老人吃完中午饭,早早赶来占了一个前排的座位。“他们的戏,百看不厌,我几乎场场不落。”68岁的左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是个锡剧迷,有时为了追看一场戏,他骑上三轮车可以赶上40里地。在他看来,这几年剧团的戏越演越好,从开始的短剧到后来的大戏,水平越来越高,“我看啊,和专业剧团也差不了多少!”
记者在后台遇到了在《金玉奴》剧中饰演侍女的纪息妹老人。64岁的纪大娘种了一辈子地,如今年纪大了,儿女又不在身边,老两口很是寂寞。“原来整天打麻将,没意思。”上了妆的纪大娘仿佛年轻了30岁,“我唱戏是从头学起,一开始全是跑龙套。如今,我唱得有板有眼,已经可以在大戏《珍珠塔》中担任女主角啦!”
锡剧《金玉奴》分七场,一演就是近3个小时。虽然露天广场的温度接近零度,但还是吸引了200多位村民到场观看。记者细细数来,大爷大妈居多,年轻人也不少。23岁的黄仲陪外公过来看戏,原想“人送到就回”,没想到“越看越有劲”,干脆坐下来看个全场。
这支活跃在茅山脚下、通济河畔的锡剧团由20多位农民、老教师和老干部组成。他们在每场戏的开演前和中间换幕景时,总是在字幕上播放保健、安全等生活常识,有时还紧跟时事,打出“野外焚烧秸杆危害多”等标语,村民既受教育,又免除等戏开场的烦躁。
由于内容贴近生活、唱腔原汁原味,荣炳常青锡剧团受到农民热烈欢迎。老人大寿、红白喜事、新店开张……,事主往往掏钱请剧团演上一场,招待全村乡亲观看。上门请戏的越来越多,元旦、春节等节日经常安排不过来。
“今年我们初二开演,锣鼓天天响,大戏场场演。”剧团团长、退休老教师凌全福告诉记者,早在两个月前,今年春节期间的演出档期已经全部排满。天气好就演中午和晚上两场,天气不好就演一场。“请戏的人太多,剧团分成两个团也演不过来!”
- 上一篇:
-
西藏安居工程予惠百姓: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盖新房
已是第一篇
-
西藏安居工程予惠百姓: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盖新房
- 下一篇:
-
小小“红军书屋”让遵义红色文化走向天南海北
已是最后一篇
-
小小“红军书屋”让遵义红色文化走向天南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