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村民载歌载舞喜迎新春。张天骄摄
福建省厦门市
两个冲天犄角、4只有力利爪、900片金光闪闪鳞片,还有一个大红“福”字……为了让“福龙”栩栩如生,厦门市民尤贵红打电话向厦门海沧动物园咨询相关动物的图样,又到处找龙的图片,经过半个月的反复研究,终于用丝袜和废塑料片制作而成。尤贵红兴奋地说:“今年是龙年,龙象征着吉祥,愿这条巨龙给大家带来吉祥。”
过年了,厦门市民纷纷秀出自己的“绝活”,增添了节日的文化品位。有人拿出看家本领献上手艺品,有人现学现卖民俗逗大家乐……这样的过节方式,让参与者直呼过瘾,喜欢上娱乐自己又“文化”别人的别样年。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走上鼓浪屿,人们依旧能够听到阵阵美妙的歌声,还有那悠扬的吉他声。这是厦门鼓浪屿“最有名”的街头艺人——代明,正在坚守着他的岗位。46岁的代明早在5岁就开始接触音乐,2000年被特批成为鼓浪屿景区音乐歌手后,十几年如一日,每天上午不到8点便出现在鼓浪屿的街头,下午6点多才能回家,晚上还要去一个小酒吧驻唱。代明说:“虽然很辛苦,但乐在其中。即便是除夕夜,很多和我一样的街头艺人都回家过年了,但我依然要坚守在这里。”
这厢是美妙的音乐声,那厢是锣鼓喧天的呐喊声。看,海沧文化活动广场上南狮北狮正在互飙“舞技”,这边双狮叠罗汉,那边后空翻下桩……光看着市民可不过瘾,这不,刚看完舞龙表演的叶先生“主动请缨”,拿起龙头想耍两把,不料龙头刚一抬,后面的龙身一节接着一节往前倒,搞得窘态百出,逗乐了观众。舞龙师傅看叶先生这么有兴趣,热情地上前指导一番。您别说,经过这么一指点,叶先生拿起龙头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威风凛凛的气势也出来啦!舞龙师傅干脆将龙珠举起,配合叶先生来个“单龙戏珠”。经过这么一“闹”,上前和龙头合影的市民络绎不绝,师傅打趣说,“摆个摊拍照收费,指定赚翻啦!” (记者马跃华)
文化年货打包送
吉林省九台市
书籍、春联、年画、演出、电影、音响……为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吉林省在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强基惠民乐农家”活动。连日来,文化“年货”打着包儿地送到农民家门口儿,全省1000家农村文化大院笼罩在一片节日的喜庆之中。
作为活动首个惠及地——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任家村文化大院最早飘出了浓郁的年味儿。活动当日,文化大院宽敞的活动室里被挤得水泄不通,长桌一侧书法家们挥毫泼墨,长桌另一侧十里八乡的村民排着队帮忙抚平红纸、拭干墨迹。来自省内的数十位书法家一道创作了数百幅春联,为农民朋友送去了新春祝福。
活动现场,吉林省省委副书记巴音朝鲁也欣然提笔,为当地农民创作起春联。“玉龙吐宝庆吉日,金凤含珠贺新年。”拿到巴音朝鲁书写的第一副春联,任家村六社村民苑金九高兴地说:“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政府不但组织文化生活,还送来文化礼物。”
今年48岁的苑金九不仅是村里的种粮能手,还是文化大院的活跃分子。“只要不在地里,俺就准在文化大院”,苑金九说,在文化大院,乡亲们不仅在文体活动中收获了健康和快乐,还都成了农家书屋的受益者。“以前种地遇着难事,要到几里地外的农业站打听,现在家门口的书屋里啥知识都有。”
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与谢意,和苑金九一样收到图书、春联和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村民们现场扭起了秧歌,踩上了高跷,将平日里在文化大院学到的拿手好戏全部展示出来。(本报记者 曾 毅 特约记者 任 爽)
喜得春联的农民。任爽摄
- 上一篇:
-
(走基层)韩城秧歌庆新春
已是第一篇
-
(走基层)韩城秧歌庆新春
- 下一篇:
-
(走基层)大秦线上姊妹花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基层)大秦线上姊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