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3月2日电(记者刘伟、王秋凤)“布谷鸣、春耕忙”。阳春2月,在南国壮乡广袤的田野上,春风乍暖,桃花初开,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一切都在孕育着春的希望。在这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新华社记者走进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的田间地头,听农民的“喜”与“盼”。
武鸣县是广西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201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广西前列。2月底,在武鸣县双桥镇合美村的冬种基地里,鲜艳的西红柿在南国初春的暖阳下透出许许光泽,伴着旁边草莓地里散发出的清香,令不少踏青的人们流连忘返。
说起春耕生产,当地农民有两“喜”:一“喜”是农业合作社让他们有了稳定的产业基地。合美村天井岭番茄合作社副理事长罗胜能告诉记者,几年前村里就组织了专业的番茄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品种、统一销售渠道”,种出来的西红柿个大量足,又是反季节蔬菜,吸引了广州、武汉、镇江等地的客商慕名前来,“销路不成问题”。
二“喜”是科技为农民增收插上了“翅膀”。罗胜能高兴地说:“有了技术,我们种地信心更足了。”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6亩西红柿,由于技术过关,病害少、果子靓,仅此项就可收入七八万元。“等4月底西红柿卖完,又可以种早稻,田地是一刻也不耽误”。罗胜能颇为兴奋。
近段时间,双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陆荣芬常常泡在春耕生产一线,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规避低温阴雨天气给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她说,由于双桥镇农业生产有声有色,农民收入高,周围乡镇的村民常说:“有女儿不想嫁双桥镇,一年365天,天天在地里干活;可是双桥媳妇腰包鼓,腰杆硬,不嫁又后悔。”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变化,当地农民对春耕有三点“期盼”:
一“盼”农产品能有稳定的市场。与罗胜能同镇的马铃薯种植户陆彩光盼望,能通过更多渠道了解全国市场信息。他告诉记者,往年2月底马铃薯卖得差不多,但今年的马铃薯不仅价格低,而且外来采购的客商比往年少了很多。对此,镇里农业技术人员的解释是,由于今年南北方马铃薯上市时间重叠,市场供过于求,全镇马铃薯滞销近2000万吨。“现在做农民,不懂市场不行啊!”他感慨。
二“盼”农资价格保持稳定。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双桥镇八桥村村民黄梯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本季种一亩马铃薯,种子多花120元,机耕费用涨20元左右,农药、肥料都在涨。这两年人力成本上涨很快,种马铃薯每亩地需请5天帮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罗胜能告诉记者,本季西红柿专用复合肥一包涨了40元,仅此一项每亩西红柿生产成本增加200多元,“这样一直涨下去,我们的收入就打折扣了”。
三“盼”更多生力军加入到春耕生产队伍中。记者走村串户采访看到,田间地头忙碌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鲜见年轻人的身影。年过六旬的黄绣莲对记者说,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多数是拖家带口的妇女和50岁以上的男人,自家的两个孩子也常年打工在外。一些留守老人盼望,能有更多年富力强的壮劳动力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让农民收入更高,让农业发展更好,让农村更有希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残缺中追寻美丽:记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的孩子们
已是最后一篇
-
在残缺中追寻美丽:记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