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执笔记者:朱立毅;参与采写记者:吴振东、刘金辉、吴涛、陈炜伟、林晖、王贤、田建军)
开栏的话: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新华社今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陆续播发分赴各地深入基层采访的记者发回的鲜活报道,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反映各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新举措新变化,传递百姓的真情实感和所思所盼,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社会前行的故事,努力为读者奉献一份能留下美好记忆的春节礼物。
为了回家,她向老板请了四天假,在网上刷了两天票,提前四个小时来到火车站……她的行李不多,但一背上那把为10岁女儿买的电子琴,她的整个背影就都被遮住了。
这是32岁的四川女工朱静在上海火车站检票口留下的一幕。像朱静一样,在未来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许许多多人将扛起沉甸甸的行李,来到火车站,坐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不知疲倦地往前赶,因为前方有个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家。
在家里,有朱静心中分量最重的孩子。2010年,朱静和几名老乡从成都来到上海郊区的一家塑料制品厂做工。工作不算累,一个月收入三千上下,比在老家挣得多,但她说,过完年,就再也不回来了。“离家太远,总是放心不下孩子,我不想为赚钱而疏远了孩子。”
在上海打工的三年,朱静很少去市区,也不清楚这个城市有什么风景。她说:“最美的风景,就在回家的路上。”
而在38岁的袁书红看来,家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因为丈夫在昆明打工,过年加班回不了家,所以她就带着14岁和9岁的两个孩子从河南新郑市龙湖镇去昆明过年。
29日上午,郑州火车站2号候车室里,袁书红带着两个孩子,一边等车一边吃方便面。为了省钱,她带着孩子已在候车厅“窝”了一晚,“肯定睡不着,但至少比外面安全,暖和点。”
从28日中午出发,在火车站滞留一晚、候车一天,上车后还得有30多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袁书红这趟过年团圆路要走四天时间,可她的脸上仍挂着微笑:“孩子只有过年才能见见爸爸,再说了,昆明气候好,咱能去那儿过年,路上辛苦点也没啥。”
春运路上的孩子让人心动。“我来广东半年了!”当记者正在和吴云博的父亲聊天时,原本靠在妈妈身上,6岁的吴云博突然大声说。
29日9时43分,在广州火车站的站台上,从广州开往烟台的K1160次列车在17分钟后开动,车厢里挤满了回家的人。不过,吴云博一家没有买到坐票,他们得在列车上站将近20个小时才能回到河南许昌老家。
吴云博的父母在广东佛山工作了近十年,去年才把孩子接到佛山。现在,吴云博在当地一家民办学校念书。每年回家,买票都是件很费心的事,但今年运气不错,夫妻二人打了一次电话就买到了,但那是站票。
“孩子这么小怎么办?”记者问。
“没办法,就让它坐在包上,我们就站着了。”
“回家路这么辛苦,有没有想过就在佛山过春节呢?”记者又问。
“怎么说,在外面一年了,就算辛苦一点,总要回家去看看,家里还有老人呢。”
还没有体会到回家的不易,快要上车的吴云博四处张望,脸上带着笑容,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火车站,这个回家路上的窗口,人们匆匆到来,又匆匆离去。
28日,一位大爷在北京站的候车室里突发心脏病,车站医务室赶紧派人跑来抢救,可没想到刚缓过来,老人就坚持要赶火车回家。火车站的服务人员推着轮椅往站台赶,刚进车厢,开车铃就响了。隔着窗玻璃,人们看到老人抹着眼泪。
29日,76岁的徐锦华老人独自来到武昌火车站进站口,原来几天后他要独自出门,可是他走路不便,行李又挺多,她是提前来打听该怎么办的。在得知武昌火车站可以通过微博或12306预约服务时,老人满意地离开了。
还是在29日,北京西站南广场的退票窗口,18岁的王玉生退掉了几天后回家的站票。这是他自己去代售点排队买的票,可这几天车票好买多了,王玉生又托朋友在网上买了张坐票。“回阜阳10多个小时呢,这样我回家就能轻松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军队新闻单位“走转改”活动宣讲会16日在京举行
已是最后一篇
-
军队新闻单位“走转改”活动宣讲会16日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