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老宅院走访 年味“点燃”都市人乡愁
发表时间:2016-02-1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2月9日电(记者吴帅帅 商意盈)刚学会走路的孩童,在父母的帮助下,有些艰难地“迈”过了卢宅头门的第一道槛。小家伙今年第一次来到这座祖辈世代聚族而居的老宅中祭祖。接下来,他还要穿过肃雍堂中轴线上320米深的九进大院,走到后楼深处,拜会“陌生”的卢氏先人……

  浙江省东阳市卢宅邻近市区,完整保留了占地500多亩的明清古建筑群。明朝以降,卢氏后人就在此聚族而居,逐渐形成了五间九进的格局。如今,每年大年初二雅溪卢氏的许多后人都会回到这里祭祖。

  循着厅堂院落,布局里的长幼尊卑,东进西出中的家规礼法,在老人的口中被反复念叨。虽然只是进香,甚至是简单的瞻仰,小小的仪式,却是有些人每年重要的习惯。

  “这就是我们卢姓后人共同的家,对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卢宅就是一种乡愁。”如期前来祭祖的卢建中解释道。

  “当年,我嫁到卢宅就是在偏房办的酒席,整个流程都是按照传统仪式操持的。”潘小妹介绍着关于老宅的记忆。如今已经搬到市区居住的他们,每年过年都会回家看看。

  卢丽萍自己并没有在老宅中居住过。对她十几岁的小儿子而言,这里更是显得有些陌生。机杼、蓑衣、风车,甚至最常见的犁都让小男孩好奇不已。“这里是档位,越往上调,筛得越细。手在这里摇,稻谷的空壳儿就能脱去。”母亲向儿子介绍着风车的使用方法。

  同样令小男孩感到好奇的还有头上做工精巧的花灯。每逢新年,卢宅320米进深的宅院中,每个厅堂都将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木质宫灯带着世家大族的华贵,丝灯则显得细致精巧。针刺无骨花灯代表了传统手工艺:灯面玉兔、双鱼图案都是用手工针刺的方式绘制的。远近疏密、虚实浓淡,全靠制灯师傅的一双巧手。在肃雍正堂上,重达255斤的大堂灯无疑是主角儿。它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宫灯、花灯组成,夜里远观流光溢彩、雍容华美。

  “厅堂里的灯是家族兴盛的象征,我小时候过年就一直点着,每个厅堂都有。赏灯也是晚上的主要活动。”卢捷飞老人说。

  除了祭祖、看花灯,每年初二,卢氏后人还有分馒头的习俗。顺着人流,在两侧厢房,印有红字的馒头格外“抢手”。吃馒头、配焐肉是东阳人餐桌上的年俗传统。平日里,无论是红白喜事、满月乔迁,也都少不了这道菜。今天分发的馒头就是用来夹蹄膀肉的“主料”。

  “只要我们在家过年,都会过来领馒头。算是一种家的味道,也图个热闹喜庆。”卢亚艳说。

  同样的馒头,从垂髫孩童到耄耋老人,舌尖上的体悟可能已经完全不同。但正是家族血脉在时间的催化下养成的习惯,让习俗不曾中断。

  夜色降临,木结构的榫卯屋檐像一个老者一样暮气垂垂。但只要卢府的行灯一亮,燠面的灯火下,老宅随着年味,就能依稀找到往日的兴盛。灯影流转,年复一年,点起的恰似一盏盏乡愁,蔓延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关于中国人的年味,关于都市人的乡愁。

责任编辑:朱 波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40181&encoding=UTF-8&data=AC_qVQAAAAcAACLoAAAAAQA95rWZ5rGf5Lic6Ziz6ICB5a6F6Zmi6LWw6K6_IOW5tOWRs-KAnOeCueeHg-KAnemDveW4guS6uuS5oeaEgQAAAAAAAAAAAAAALzAtAhQOPJsrl85srUTTFnu57NQtRhEU9gIVAIpEnEE--kk21VCQJjp3XG1yU79X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40181&encoding=UTF-8&data=AC_qVQAAAAcAACLoAAAAAQA95rWZ5rGf5Lic6Ziz6ICB5a6F6Zmi6LWw6K6_IOW5tOWRs-KAnOeCueeHg-KAnemDveW4guS6uuS5oeaEgQAAAAAAAAAAAAAALjAsAhQzonRPAg8wrQGmzfOwDDlRwjZIMgIUIeS2GdhLDEhmdcCEVIKOCYtRhis.&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