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新风扑面来
学校新生活
重庆渝北区留守儿童
对应帮扶不孤单
2011年,对渝北区洛碛镇小学学生王弘涛和邓欣蕾来说,是幸福的一年。
这一年,家庭贫困的王弘涛被列为学校“爱心午餐”补助对象,每学期可获得360元午餐补助。“每顿午餐两荤两素,一共4元,补助基本够用。”“饭菜经常变换花样,比家里吃得还丰盛。”爱喝牛奶的邓欣蕾,每周一三五都能从学校领到一盒200ml的牛奶,11岁的小姑娘身高已近1.5米。“常喝牛奶长得高嘛!”她乐呵呵地说。
2011年,对洛碛小学留守儿童唐艾来说,是温暖的一年。父母都在成都打工,一年才见一两次面,平日由爷爷奶奶照看,10岁的小唐艾学习之余最想做的,就是跟父母聊天。2011年的每个周三、周末,唐艾都会奔到学校免费开放的视频聊天室里,与约好上线的父母网上交流,“学习怎么样,爷爷奶奶身体如何。”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像唐艾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洛碛小学共有116名。2011年,学校为他们每人指定了一位老师进行对应帮扶。每周谈心一次、每周指导孩子与父母交流一次、每月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年陪孩子过生日……留守儿童们并不孤单。
“近年重庆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洛碛小学教学条件上了个大台阶。”校长胡佐勇告诉记者,2009年学校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全塑胶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后来又开辟了图书阅览室等课余活动场所,“数字校园班班通工程”顺利完成。(图④:洛碛镇小学老师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杨余 摄 记者 刘志强)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层·回家)走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层·回家)走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层·回家4)走进广阔天地 聚焦欢庆时刻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层·回家4)走进广阔天地 聚焦欢庆时刻
责任编辑:桑小婷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