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百姓生活 为时代放歌
发表时间:2012-02-10   来源:经济日报

  感受地气温度 领悟深沉使命

  “这是一次有温度的采访。”采访归来的记者们说。

  新春走基层,重心在一个“走”字。一个“走”字,让记者深入基层,深入新闻的源头活水,脑海中的世情、国情、民情的抽象概念化作鲜活的场景和血肉丰满的人物,一条条“活鱼”由此跃然纸上;一个“走”字,让记者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新春,脚下沾满现实的泥土,双手触摸着生活的纹理,与群众的情感纽带日益牢固,也让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得到了最真切的检验和体现。

  ——感动的泪水是有温度的。跟随京藏铁路列车奔驰在雪域高原的记者韩叙,感动的泪水似乎不曾间断。当列车员说孩子不亲自己只亲奶奶时,当线路工说我们爬也要爬完这70公里时,记者不禁落泪。这么苦,如何坚持?京藏车队七组列车长刘洋的话解释了记者的疑问:我们苦是苦,但只要想明白为了谁吃苦,为什么吃苦,就会明白这个苦吃得值得。“出于对理想的执著,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出于对良心的坚守,这些可爱的人们苦中作乐。正是因为拥有千千万万像他们那样可爱的人,咱们的日子才越过越温馨。”采访结束时,记者韩叙有了这样的感悟。

  ——心灵的震撼是有温度的。在从新疆回河北老家过年总共50多个小时的路上,农民技术员高清月和记者姜帆谈得最多的是他的绿色梦想,是他喜欢的林果技术服务工作。高清月为了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震撼了记者姜帆:“作为新一代的农民,高清月不再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也不只是为了挣些辛苦钱回家盖房子娶妻生子,而是放眼全国,吃尽千辛万苦,走过大大小小的果园,只为心中绿色的梦想。看到他的执著,我也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这次新春走基层采访更是对自己心灵的洗涤。”记者董碧娟不会忘记,在浙江诸暨店口镇采访时,那个在雨中等她采访的打工妹王柳。这个19岁的姑娘日复一日身着蓝色工服穿梭在流水线之间,但她并没有感到厌倦,而是积极地工作、用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奉献着青春。

  ——触摸的真实是有温度的。除夕夜与留守工人一同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又冒雪进山区采访电力抢修的记者陈莹莹,从采访中收获了这样的理解:“通过采访报道,让我觉得‘基层’从一个概念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不踩在雪地里,我没法知道电力抢修员的步子有多滑;没有敬留守的农民工那杯酒,我不会如此深切地感受到工人兄弟们有多重情谊。”在记者张忱看来,“走”基层是个难得的阅读中国的机会:“脚上有泥,才能做出好新闻。因为脚上有泥,才能看到真实。当我们看到万花筒般的生活在阳光下现出的五彩斑斓,下笔将更加理性和谨慎。在这些文字背后,都是有血有肉的百姓。”

  ——精心的编排是有温度的。为了更好地表达对采访对象的敬意,为了将记者们在前方采写的作品用更加活泼、美观的版面表达出来,夜班编辑们默默坚守,字斟句酌、全心打磨。当万千游子奔走在回家的路上,当窗外亮起绚烂的节日烟花,编辑们却在分秒必争地与时间赛跑,争取让读者早些看到报纸。“记者的风景,在路上;编辑的风景,在版面。对我们而言,两种风景,一样深情。”夜班编辑谢兴、胡文鹏对自己的辛劳进行了颇有诗意的总结。

  ——艰苦的磨炼是有温度的。记者郭存举不会忘记在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日多林政检查站的采访。驻守在海拔近5000米哨所的9个战士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常年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这里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吃的蔬菜数月才能供给一次,黝黑的战士们不善言谈、羞于表达,记者数次启发他们多讲些自己的故事,憨厚的战士们始终微笑着一言不发。“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再平常不过,繁重的检查任务让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更加坚强。进藏采访让我明白了每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都是一座新闻富矿,这也启发我以后更应该不惧困难,多去艰苦的地方。”对于郭存举来说,这次的采访是他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细致入微的体贴是有温度的。在西藏采访时,一个藏族小姑娘点燃从邻居家凑来的牛粪饼给记者取暖;在湖北嘉鱼,与记者初次相识的方腊梅不顾自己的旅途辛苦,细心地关照着记者:“你们太辛苦了,要跟着我们这么奔波,家里都出来打工了,条件不好。”这样的理解和体贴让记者们深深地体会到: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群众也会给你同样的真诚关爱。

  ——群众的关切是有温度的。节后“用工荒”究竟是什么原因?家庭服务业的“找人难”与“难找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矛盾?这些话题与亿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新春走基层关注的重点所在。正在北京寻找发展机会的“80后”农民工说出了一代人的心声:“我们这代人想法多、创意多,渴望能真正融入城市得到社会认同。”三代农民工同台竞技、务工需求趋向多元化、普遍要求薪酬上调、沿海地区魅力不减、家门口务工优势大增,通过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记者在春节上班伊始就将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呈现给读者。

  ——切实的帮助更是有温度的。记者顾阳、谭辛随残疾农民工万胜乘坐长途大巴回到江苏省泗洪县瑶池乡西莫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说他5年来一直苦苦找寻失踪的妻子,却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没有报案的情况后,马上帮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四处查询。万胜家境困难,两个女儿很懂事学习非常努力,记者又牵挂在心,一回到北京立刻着手联系慈善组织,希望能尽快帮她们找到捐资助学的机构,解决一家的后顾之忧。“万胜刚给我们发来短信,他的妻子可能在南京。他所在的公司领导得知情况后,还派车派人,准备这几天陪他一同寻妻。”接到万胜的短信,顾阳和谭辛感到了些许宽慰:“我们相信,只要爱心一点点汇聚到一起,就可能变成很大的力量,让需要帮助的人体会到无处不在的关怀和温暖。”

  “‘走基层’的走,是和采访对象一起走,和老百姓走在一起。一起挤车、一起下田、一起走泥路……和他们走在一起,才能想在一处,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才能看到政策落实到基层的真实效果。”登上L165次农民工专列进行全程采访的记者王晋写下了这样的感受。的确,正是这样的“走”基层、用双脚丈量民生,让新闻记者在广阔天地中更真切地了解到群众的期待,也更真切地理解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面对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我们责无旁贷!

  “回家”回味悠长,“出发”充满希望。带着“回家”的沉甸甸的收获,我们将“再出发”,带着百姓的需求,带着满怀的激情,继续探寻五彩的生活、感知时代的脉搏。播种辛勤,收获力量,我们的脚步将更坚实也更有力量!(记者 姜范 朱磊 赖薇)

责任编辑:刘 琼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95817&encoding=UTF-8&data=AAeQyQAAAAcAACLnAAAAAQAf5YaZ55m-5aeT55Sf5rS7IOS4uuaXtuS7o-aUvuatjAAAAAAAAAAAAAAALjAsAhROR8PfI-1ujYgTX7nv6wZY3F0iAQIUfH5VO78ZvSTphWC1SUUDXS4yKoc.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95817&encoding=UTF-8&data=AAeQyQAAAAcAACLnAAAAAQAf5YaZ55m-5aeT55Sf5rS7IOS4uuaXtuS7o-aUvuatjAAAAAAAAAAAAAAALjAsAhQcUfvCQIxLKgO1AO_oYcPm5DzRCAIUKYel92GqqsJgUQnHTZjJicOpyZ4.&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