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那一次次微笑 作为记者,早已习惯去见证和记录两会上的各种“场面”,可忽然发现,代表、委员不经意的一抹微笑,也会记忆犹新: “最难忘的,是医保和养老,在我们全州已经先后实现了制度性全覆盖……”站在大会堂的台阶上,一位云南少数民族代表微笑着告诉记者,五年来他最难忘的事儿。 “关于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的关系,我认为,政府还要重视一点,就是……”在驻地酒店的旋转门前,刚接受完采访的政协委员,停下脚步,转身走回记者跟前,微笑着补充道。 …… 微笑可以感染情绪,也可以传递能量。透过代表、委员不经意的微笑,我看到的,是投入,是感动,更是信心。(记者 甄 澄) 直面现实,方能赢得未来 采访今年两会,感受最深的是代表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最打动我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最美洗脚妹”刘丽。那天,她穿一件天蓝色西服,戴了一副珍珠耳坠,坐在全国人大记者会的蓝色背板前,大方得体、侃侃而谈、从容自信。 跟她握手时,你会发现,她的手指已变形,手心结了厚厚的茧子。就是用这双手攒下的辛苦钱,大部分都捐给了农村孩子,延续了几十个穷孩子的读书梦…… 直面现实,才能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两会上,政府部门敢“亮底”:环保部说,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人社部说,跨省医疗报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信部说,手机上网慢是因为3G网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直面现实,方能赢得未来;直面现实,方能成就梦想。(记者 郭丽君) 他带着两盘大米去发言 两会代表的“创意”带给我最大的意外、最深的感动。 翟友财,一位农业战线普通代表。第一次到北京开“两会”,他带着两盘大米去发言。 他要告诉大家,中国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为了能卖得出去,还得辛辛苦苦把粮食层层“抛光”,让它变漂亮,结果那些毫无营养可言的“抛光米”,抛去了上千万人一年的口粮! 翟友财是2900多名代表中的一位。他别出心裁、竭尽心思,为民担当、为民代言,用心为农民鼓与呼!(记者 温 源) 开放透出的坚实底气 “今天的开放日,没别的要注意,就跟大家说一句话:随便问。”3月6日,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会议主持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代表的开场白令我难忘。当日,面对各路记者连珠炮般提出的十多个问题,上海代表坦然回应。 不回避热点、不掩饰问题,气氛轻松而热烈、坦率而真诚,这是我对2013两会的至深印象。不仅仅在开放日,在小组审议现场的“较真”,在驻地会客厅的敞开式问答,12天会程内密集安排的14场记者会,每个细节所展现的开放、从容都令人欣喜。(记者 颜维琦) 于平常之处发真知灼见 “我就直接开唱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委员幽默的开场白令人印象深刻。不说空话套话,直奔主题,许多委员的发言一针见血,直言存在的问题,坦露深层次的担忧,更提出建设性意见。听政协委员的发言,是一种学习和享受——政协委员中多专家名士,他们总是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于平常之处发出真知灼见。(记者 张玉玲) 每一个话题都能深度交流 3月11日晚,在驻地宾馆用完晚餐,河北团的王刚、葛会波、刘大群、边发吉等几位代表并没有离开饭桌。因为第二天休会,他们要了几杯清茶,尽情地聊了起来。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到学校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后的意外事故责任;从北方水资源短缺情况下怎样发展高效农业,到国家的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政策。每一个话题都引起几位代表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过去了。餐厅要关门了,几位代表站起来,微笑着彼此共勉:我们要竭忠尽智,为民代言,为国献策!(记者 耿建扩) |
- 在线评论
- 相关报道
- 新闻聚焦
- 联盟联播
- 深度评论
- 专题活动
-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