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2013两会印象
发表时间:2013-03-17   来源:光明日报

  误读代表是媒体对职业的轻慢

  两会,是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庄严履职的时刻,报道两会,把代表委员履职的心愿和意志真实无误地传达给公众,则是媒体的神圣职责。

  但个别媒体对代表委员的误读时有发生,让人遗憾!铁飞燕代表,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用“莫名其妙”来表达自己的遭遇。她不解的是,自己在没抱希望的情况下当选人大代表,当她表达惊讶时,有些媒体解读成“她不是选举出来的”。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把一些公众引向了误解,让她备感压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两会议题事关国计民生,更要求记者审慎、笃学和客观。草率行事、丁卯不分、不求甚解则是对媒体职业和使命的亵渎。(记者 柳 霞)

  “当个人民喜欢的好代表”

  今年两会,记者采访新疆代表团,认识了61岁的阿不都拉·阿巴斯。这位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已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采访时,他严肃认真地告诉记者:“人民选我作代表,我不能辜负人民的期盼,一定得当个人民喜欢的好代表。”记者注意到,阿不都拉·阿巴斯的桌子上放着一盒降压药,一问才得知,他患有高血压病。为开好两会,履行好职责,他白天开会,晚上翻阅文件、报纸,写两会日记,上网浏览两会信息,拟定发言稿,每天只睡5个小时,饱受头痛之苦,只能靠降压药缓解。(记者 王昊魁)

  每一张选票都是民主的刻度

  民主存于细节之中。一个提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显现着公平正义与观念的变化。为什么人大的开幕时间定在3月5日?议案、提案、建议有何区别?“选举”和“决定”内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按表决器”这几个字眼平凡而又神圣?这些我们不曾经意的小问题背后,展现了两会最打动人心的一面。从大会的议程安排到代表的一言一行,从每篇报道的采编到读者观后的反馈,正是在这一次次信息的交流传递中,民主法治的“中国梦”才更加真切。

  3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选举的现场,划票、投票、统计、宣读计票结果、宣读选举结果……一道道程序,似乎让人感觉时间变得漫长。但我在想,每一张选票、每一个笔画,都是民主的刻度,这漫长的时间是人民权力行使、民主法治的践行。(记者 殷 泓)

  一位“80后”代表给予的感动

  两会带给我很多的震撼和感动,其中一位“80后”代表给予的感动尤为深长。

  遇见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的“80后”雷锋车手权太琦代表,是在人民大会堂外,一身制服的她在人群里格外亮眼。她告诉我,春运期间,他们那里多次发生因为1.2米以下儿童免票带来的超载问题,经过调研,她提的建议是《1.2米以下儿童造成客车超载问题的解决建议》。工作11年了,权太琦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雷锋车手。她说,每次帮完旅客,从他们眼神中传递过来的感谢,是她精神极大的满足。同为“80后”,她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向上的力量。(记者 李 可)

  “奔小康不拖全国的后腿”

  西部地区的脱贫、发展,是西部代表内心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是两会期间采访甘肃代表团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从基层农民代表到省委书记代表,甘肃代表团几乎每一位代表都会结合两会相关话题内容,寻找甘肃发展的机遇。经过一年的努力,甘肃有了多大的变化?甘肃平凉市委书记陈伟代表告诉记者,甘肃的“双联”行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干部接了地气,群众得了实惠,大大小小的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在陈伟看来,这些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收获其实在于提振了甘肃干部群众奔小康的信心”。他表示,有信心做到“奔小康不拖全国的后腿。”(记者 宋喜群)

  把百姓呼声带进国是殿堂

  “妈妈,广场上怎么这么多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啊?”

  “他们要开会啊,商量、决定的都是国家大事。”

  “那他们能让老师少留点作业吗?我都没时间玩……”

  妈妈笑了:“真是个小懒蛋,你的作业算什么国家大事!”

  十几天的两会报道工作让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但这段在会场外偶然听到的母子对话,却时不时响在我耳边。我想对那位母亲说:你错了。在会场上,我不只听一位代表提起孩子们繁重的课业,他们在为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出谋划策。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几页作业,更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教育、卫生、环境、食品安全……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都是代表们讨论和关心的焦点。极少官话、废话、场面话,代表们往往从每日生活中的最细微处入手,探讨如何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人民事,即国家事。在两会,我深切感受到:代表们把百姓的呼声和愿望带进了人民的国是殿堂。(记者 齐 芳)

  民族的守望,时代的宽度

  2013年两会,对梦想的期许与追逐是最强音。

  “我的梦想就是农村的孩子也有美丽的校园,有舒适的环境……”云南省昭通市普洱渡收费站收费员铁飞燕代表是位“90后”,家住农村,心中盛满了娃娃们的心愿。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委员期待自己能成为一名二胡演奏家,乐曲婉转,梦想飞扬。

  梦想的生成,凝聚了民族的守望;梦想的力量,透过了历史的风烟;梦想的价值,敞开了时代的宽度。(记者 王国平)

  一股股正在迸发的正能量

  这是一段看似寻常的日子,却注定不再一如往常。

  天气,从未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无论是雾霾重重,或是细雨沥沥,总会引人思考:环境、污染、生产、生活、文明……

  勇于直言,拒绝冷漠,永不懈怠。每每听会,常常问自己: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那么多声音同时响起,组合起来,不就正如现实的中国——困难叠嶂,矛盾交织,但却激情浩荡。

  话语,掷地有声。

  家国情怀,感同身受。美丽中国与你我息息相关。

  这是一段不寻常的日子,但一切又如往常。

  每一天都有自己的轨迹。掌声响毕,静默之中,人们看到一股股正在迸发的正能量,它质朴、真实,直抵人心。(记者 靳晓燕)

  改革共识再次凝聚

  十几天的采访,在会内会外听到最多、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改革”。大力推进改革不仅形成新的共识,也有了明确的行动路线图。

  比如说,根据已经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铁道部这个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堡垒,终于走向政企分开;又比如说,几年前我就关注并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痛感“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之弊,如今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设立,监管体制将明显理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机构改革方案,都具有法律效力。这些报告和方案,都是对13亿人的庄重承诺。让改革的蓝图落到实处,是未来五年人们的期待。(记者 王逸吟)

  因梦想而生的感召与变化

  两会采访的每一天,几乎都能听到关于“中国梦”的各种表达,更能深切感受到因梦想而生的感召与变化。

  因为有梦,所以履职态度更加热诚。“还有什么能充实进提案?还有什么可以发言呼吁?”很多新委员时时自问,处处交流;“这几天晚上取消一切活动!专心学习,开好会,发好言。”不少老委员给自己下了“铁命令”。于是,主动“晒”提案、积极谈想法者多了。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是“聚精会神提建议”,梦想在心中,委员们更加意识到肩上重似千钧的责任。(记者 王斯敏)

责任编辑:逯江楠
更多
  1.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相关报道
  1. 新闻聚焦
  1. 联盟联播
  1. 深度评论
  1. 专题活动
  1.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