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剧院建设的热潮。目前,国内剧院总数达到2000多家,其中功能齐全的大型剧院就有40多家。这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文化建设的成就。但是,剧院利用率不足、运营效能低下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剧院的使用率不足50%,部分剧院甚至出现“空巢”现象。重视和加强剧院的“软件”建设,着力提升剧院运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剧院行业高效发展的燃眉之急,也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重大课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政府重建轻管的倾向普遍存在。首先,个别地方更看重剧院的硬件建设,希望把剧院打造成为“有面子”的地标性建筑。其次,剧院缺乏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有些剧院宁愿出租场地获取较低利润,也不愿自主经营节目承担风险。这些演出经营主体采取的是物业管理或演艺地产经营的模式,应有的经营演出和生产功能的开发普遍不足。再次,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剧院长效发展的“瓶颈”。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人才积累本来就比较薄弱,加上现代化剧院的运营管理对于国内大多数文艺工作者而言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国内懂艺术、懂管理、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各地剧院发展的“瓶颈”。 对此,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点建议。第一,各地政府应把剧院的运营管理放在与剧院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给予重视。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思维方式和建管分离的建设模式,避免造成建设投资的浪费,给后续运营带来困难。运营管理团队要提前建立并积极介入剧院的建设,让剧院实现建设之初的目标设想,充分发挥为人民群众服务和文化建设服务的职能。着力增强剧院的造血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二,建议文化部加强剧院行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要对当前国内一些发展势头好、运营水平高、国内外影响力大的剧院进行重点调研,并在全行业内进行典型推广,形成示范效应,起到引领作用。第三,建议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人才瓶颈难题。建议由文化部会同教育部,推出针对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专项措施。在艺术院校设置应用型、实务型的剧院运营管理专业,实行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剧院行业提供具有一定艺术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舞台设备维护和舞美制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政府不断加强对剧院行业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在剧院运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推出一系列有助于剧院发展的得力措施,相信剧院行业能够为演出市场的发展繁荣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显著的贡献。(记者牛梦笛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