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群代表: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只靠“偶遇”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胡星、潘德鑫)“建设文化强国,需多渠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让民族的文化瑰宝养在深闺。”全国人大代表蔡群认为,当前传统文化“走出去”路径狭窄,文化产品竞争力较弱,亟需拓宽“航道”,提升“走出去”水平。
蔡群在家乡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的苗寨里开设了一家苗族文化企业。传统的苗族刺绣、蜡染技艺在村里世代相传,300多名农民“绣娘”通过“企业+农户”模式为蔡群的企业制作手工的刺绣、蜡染产品。
尽管80万元的海外订单仅占蔡群企业去年销售额的小部分,但却是最具活力的增长部分。“国内销售基本持平,国外销售增长了50%,海外市场到了必须要重视的时候。”她说,现在最苦恼的是找不到更多的“走出去”途径。
蔡群企业生产的苗绣披肩、腰带现在销往马来西亚、韩国和美国。蔡群说,这3个国家的客户都是“偶遇”,他们来织金洞景区游览,到店里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传统文化产品才联系上销售关系,“我想主动把苗族文化带出国去,但是不懂外语,没有渠道,现在举步维艰”。
靠“偶遇”才能开拓海外市场的情形,在传统文化“走出去”中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了解到,路径狭窄是文化“走出去”瓶颈,小微企业和西部地区此类困难尤为突出。贵州省黔东南州苗妹银饰工艺品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能超过2000万元,海外市场却不到10%。公司总经理欧阳珍珍说,主要是靠外国游客来旅游碰巧遇到的生意,自己主动参加过国外的商品展览,但语言障碍和不熟悉当地市场,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心有余而力不足。
蔡群认为,依托文化产品,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才能提质增效。当前,需要改变企业单打独斗,国家层面缺乏常态化输出路径的局面,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形成“集团冲锋”。加大国家层面的包括展览、交流、交易等各形式常态化平台建设,以国家力量包装、推销传统文化产品。
同时,拓展融资平台,创新艺术品融资手段,建立传统文化产品展览、交易、投融资服务等的一体化平台,为产品创新、研发、产业化和走出去提供支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发挥创新文化的引领作用
已是最后一篇
-
发挥创新文化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王 爽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