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研究导向”的社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两个研究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和“坚持问题导向”,这“双研究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点,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担负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是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定。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世界的主人,这是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研究导向的思想逻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人民利益一致,社会意志统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什么、主张什么、追求什么,都不能脱离人民的需要,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才能体现对人民负责的社会责任。
坚持问题的研究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动力,问题来自于社会实践,求解来自于发展需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的呼唤,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践履自身的社会责任,就应该将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紧密相结合,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围绕解决问题开展学术研究。
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体现人民性,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体现实践性,“双研究导向”体现出鲜明特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双研究导向”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服务于宏大而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发,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揭示新规律。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脱离人民和脱离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
已是最后一篇
-
青年学者应在时代召唤下勇扛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