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怎么样? 围绕生产生活建言,群众讲真话,政府动真格 与公民代表们的感受相同,政府工作人员对活动同样新鲜好奇,同时多少带有一份疑虑:群众代表如果现场说出“过头话”,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办?有形的围墙打破了,更需要敞开无形的“心门”。 5月21日,在铜川市“邀请公民代表走进市政府”首期活动中,从事商贸工作的公民代表何娟妮随身携带的一份“提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提案”的标题为“建议市政府出台保障民间公益组织持续发展政策的建议”,上面详述了民间公益组织的生存难题、政府在管理立法方面的滞后以及解决建议。“我参加公益服务很多年,希望借这个机会向政府发出呼吁。”何娟妮说。 和她一样,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现场座谈会上,公民代表的建议意见大多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既没有不痛不痒的漂亮话,也没有出于私心的不合理要求,绝大多数公民代表十分珍惜活动机会,准备充分、争相发言、建言为公。 群众讲真话,政府动真格。榆林市政府办将公民代表的意见建议梳理出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环卫、城市建设和管理等9大类20个问题,比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方法,逐条落实责任单位并跟踪督查;韩城市首期活动收到意见建议20多条,会后立即分条分类转交相关部门,限10个工作日内直接给代表答复并报备;杨凌示范区除将公民代表反映的部分问题现场解决外,还专门下发《关于办理示范区公民代表意见建议的通知》,要求考核办将各部门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及时在相关媒体公布;首期活动座谈结束后,西安市市长董军起身三鞠躬感谢代表们的中肯意见,并拟将活动向下延伸,把市公安局、国土局、建委等涉及民生的单位都纳入活动范围,满足广大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记者 姜 峰) 旁 白 机关工作并非“喝茶看报” 之前从来没进过市政府部门,感觉很神秘,羡慕公务员“喝茶看报的轻松工作”。这次参加活动捅破了“衙门”的窗户纸,没想到几名工作人员挤在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墙上贴着时间安排,桌上资料堆积如山,旁边还有加班时吃的方便面,工作节奏很紧张、任务也很繁重,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渭南市临渭区站南街道秦牛社区居民 高和平 通过良好沟通消除隔膜 政府与群众存在隔膜,一方面导致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流程、方式以及公职人员的作风、能力了解得不够,产生误解;另一方面也导致机关多少有些官僚作风,不善于倾听群众心声,出台的政策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公民代表进政府”活动的推广,是对社会期盼的回应,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陕西省政府秘书长 陈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