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校长,又来了呀。”“校长好!来家吃饭咯。”…… 一路问候,一路笑脸,9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坐着龚德凌的摩托车,在江西芦溪县源南乡的田间地头,感受老表们对龚校长的敬意和亲情。 17年总是第一个到校 “17年前龚校长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思巧交给他,放心咧。”在源溪村,从湖南醴陵务工回来的刘勇正好送女儿刘思巧过完暑假回乡,对记者说。 源南乡是江西省级贫困乡,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有200多名留守儿童。 自1997年任源南学校校长后,只要不出差,龚德凌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多一分钟关注,留守儿童就多一些温暖。” 7月1日开始,龚德凌集中全校教师和党员,对900余名学生家庭作拉网式安全走访。每到一家,都送上《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刘思巧暑假去看打工父母,今天龚校长是来补访。这一天,龚德凌走的路不下80公里。这样的转悠,是他当校长以来的“暑假惯例”。 对留守学生比自己儿子还亲 9月4日,细雨霏霏。家住龙泉村的胡敏专程来校看望龚校长,他今年考取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 “没有龚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3年前我就到东莞打工去了。”胡敏对记者说。 “当时不读书出去打工,主要是母亲带着我们兄弟3个太困难了。”胡敏说。 龚德凌知道后急忙赶到胡敏家,一边劝说他家人,一边东奔西走,求人筹钱。 “我还在东莞,3000块钱就送到家里。”胡敏揉着双眼,哽咽了。 那次和胡敏同一批受助的有5名学生,今年全部考上了大学。 胡敏还到“留守儿童之家”道别,这里以前也是他的乐园。 暑假期间,龚德凌一有空就会来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乒乓球、篮球、绘画、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定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培养。”龚德凌在开学前为老师们上师德师风课上这样强调。 “儿子还不如他的学生呢,”龚德凌的妻子抱怨,“他心里都是学校,我们也成了留守之家。” 抱怨归抱怨,妻子学了按摩,常为龚德凌作头部、膝盖按摩。8月9日,龚德凌破天荒带妻儿爬了趟萍乡的武功山。“欠账太多,总算了了一桩心愿。”他说。 当一辈子学校“服务员” 和记者走在校园里,龚德凌会随时弯腰捡起地上的树棍、纸屑。“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是校长咯。”他说,8月份免职通知就下了,他以后专做党务。“我是一个服务员,会尽心尽力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一辈子,这是一个党员的本分。”龚德凌说。 暑假前他就知道自己要“退位”,可这个假期还是没休一天,还在为学生的安全、教师的培训、学校的发展奔忙。这个暑假他从多个渠道争取到470万元资金,用于村小、幼儿园建设;争取到58万元用于建设 “周转房”,给暂时无房的老师一个安身之所。 龚德凌严于律己,摩托车骑了16年,从未报销过一分钱汽油;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日,从未补过一分钱误工费。当校长17年,他把一所省级贫困乡的学校,办成有名的“人才摇篮”。 今年26岁的肖婷婷是赣南师范学院毕业生,从源南学校考出去,主动要求回母校任教,“龚校长教过我,他身上满是正能量,跟着他踏实。”目前,源南中学68名教师中,有3名研究生、39名本科毕业生。(记者 吴齐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