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实追梦的步伐 对援藏干部来说,深入高原,只是第一步。追梦的人,注定要走得更高更远。 追梦,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信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进藏4年间,马新明先后分管过拉萨市的交通、安居工程、铁路、旅游、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科技、教育、民政、环保等20多项工作。 为让农牧民搬进安居房,马新明在海拔4000多米的草原上奔波,从设计、备料、施工到验收都亲力亲为,一年间完成1.2万余户安居工程建设、56个建制村村容村貌整治。为使个体中巴车平稳退市,马新明与司乘人员挨个谈话,倾听他们的诉求、打消他们的顾虑,很快签订了协议。新公交上线后,他又每天乘车了解乘客反映,对发现的问题即整即改,实现了平稳过渡。 只有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才能朝着实现梦想的方向行进。 为给拉萨争取到藏语和旅游文化电视频道,他一次次跑北京,一个个司局敲门,陈述拉萨增频的意义,终使频道顺利开播;为使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马新明带队在北京筹备演出,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与演职人员同吃同住,事无巨细亲自抓,使演出大获成功。 追梦,要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不计得失的气魄与胸怀—— 海拔5000多米的当雄县纳木错乡发生鼠疫,他火速奔赴现场,连夜组织救援;墨竹工卡县发生山体滑坡,他坚守岗位,两天两夜未合眼;尼木县某小学师生集体发烧,他与医护人员整宿未眠,共同抢救和安抚……在急难险重中,马新明总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从不退缩推卸责任。 20年来,对口援藏的领域在拓宽,内涵在丰富,质量在提升。援藏工作重点转向基层、向农牧民倾斜。 重民心、重民意、重民情——这是马新明始终坚持的北京援藏工作中心。拉萨群众文体中心、德吉罗布儿童乐园、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农业设施建设、牦牛博物馆……一个个填空白、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援藏项目背后,是马新明等北京援藏干部们熬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常年连轴转、超负荷的工作。 “他要求当日事当日毕,经常凌晨3点多还要给他送文件。”马新明身边工作人员说。 为了信仰和理想而忘我工作,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马新明、孙伶伶原本都是长跑健将,身体素质很好。来到拉萨后,由于高寒缺氧,夫妻二人出现失眠、记忆力差等症状。马新明深受痛风、滑膜炎困扰,严重时只能拄拐杖开会、下乡。而孙伶伶不仅严重脱发,还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对女性来说,援藏之路更为不易。孙伶伶在做好编辑工作同时,利用科研优势积极开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调研,先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个人主持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及有关部门委托课题9项,发表及结项成果近百万字、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篇。不仅如此,她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注重当地团队培养,带动了一批年轻科研人才的成长。 “援藏,让我们体验着多彩的生活经历,每天与朴实善良的人们朝夕相处,为拉萨实现跨越式发展,忙碌和付出都是一种充实和快乐。睡眠不好、记忆下降、头发日减,与在藏工作几十年的当地干部所付出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马新明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