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四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好的方法会使工作事半功倍,相反,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则往往会使工作陷入被动和僵局,甚至出现得不偿失的现象。如何采取更好的方法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
邓小平同志在1956年9月16日《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曾这样讲过:“必须有系统地改善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方法,使领导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坐办公室、处理文件、在领导机关内部开会上面”。可以说,为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首先要坚持从群众中去体察民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口号和运动,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时刻把体察民情民意作为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要多抽出时间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多深入到群众中去,多学学和群众打交道,交朋友的本领,学说群众的话,学做群众的事。把群众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汇总、分析、概括、归纳、讨论和综合,从中找出群众最渴望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想方设法从根子上,源头上和长远上去做群众工作,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规划,实现纲举而目张,学会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本领。
其次要坚持在群众中去集中民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广大的。任何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都要学会敬畏群众和敬畏智慧,要舍弃掉身上的官架子和书生气,走到群众中去汲取智慧和本领。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离群众越近,才越能听到真话和实话,才越能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和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办事和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存在。要时刻注意政策的连续性,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好自己的头脑,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多学会从整体、协调、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思考问题。多注重地区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协调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归纳、汇总和分析各类好的想法和方案,然后形成决策,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从而不断增加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控性
最后坚持到群众中去实现民利。改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大多数的群众 过上好的日子,是为了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位有多大,级别有多高,都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和与民争利的现象存在。与民争利则民心不存,让利于民则民心汇聚,这是到什么时候都亘古不变,颠簸不破的真理。我们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等等领域,无不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存在,而服务。在此过程中,要让人民不断地分享和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和发展成果,创造更多更好的公平公正的机会,让人民参与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中来,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所应努力遵循和孜孜以求的前进方向。
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7月14日《同英国记者斯坦因的谈话》是指出:“我们十分注意倾听人民的意见。我们通过村、乡镇、区、县的群众大会,也就是我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群众大会,通过党员同各阶层人士的交谈,通过各种会议、报纸和群众的来电来信等等一切能听到人民呼声的渠道,总是能发现群众的真正的意见”。这应该使我们牢记。总之一句话,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这也就是我们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风险的独一无二的法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