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一定要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把握好人的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目标,并通过社会发展促使这一目标的不断实现。从一般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的阶段,理应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有利的条件来促进人的发展和解放。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是在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倍努力推动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尽快缩小历史差距。应该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领域发展中都取得了重大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还很不够,还需要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继续大力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同时更加关注各方面民生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的发展的目标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实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的历史作用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实现。因此,应把握好人民群众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在以往的思想史上,历史唯心主义总是把各种天才和超人看作历史的创造者,而忽视和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历史唯物主义驳斥了这种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中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发展最主要的承担者,一切社会过程的进行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切社会变革也最终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那么,个人在历史上是否就不起作用呢?当然不是。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个人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历史上的杰出个人起着先行者、组织者和引领者的重要作用,他们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人民群众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与个人的历史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历史的进步。在这方面,我们党总结出来的群众路线,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过去是如此,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同样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这方面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