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春:真实的团结需要真诚的批评
发表时间:2013-08-16   来源:求是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揭露党内的各种错误和不正之风,巩固和发展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开展积极的善意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坦诚相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总结经验教训,交流思想认识,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做好工作的目的。这再一次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真实的团结需要真诚的批评。只有严肃认真、真诚如一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实现上下同欲、众人同心的团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批评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批评公道正派,才不会言不及义。领导批评部属,上级批评下级,同志间相互批评,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只是维持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大家都做老好人,那就不需要、也不会有健康的批评。只要批评不是借机泄私愤、寻机报私怨、伺机穿“小鞋”,批评就是同志间的相互信任和关爱。正确的批评不是背后的指责,应是当面的指正。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有人对彭德怀组织指挥“百团大战”提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责难。彭德怀决心和毛泽东交换意见,并要求周恩来作中间人,于是有了著名的“延安君子协定”。毛泽东开门见山:第一把话讲透;第二可以骂娘;第三各自检讨,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毛泽东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周恩来坚持事实、不偏不倚;彭德怀言无不尽、胸怀坦荡。党的领导人对批评的诚恳态度,更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抗日热情。开展批评难,难在有私念;批评要真,真在一片公心。真,既是认真,又是真诚。这是很高的一种境界。

  批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风气。坚持原则、出于公道的批评,一般不会得罪人。如果引起被批评者厌烦,不管批评者怎么认识,首先有责任问自己,为什么批评的对象经不起批评?批评的方法是否得当、火候是否欠妥?这都是批评的学问。是私下进行,还是公开交锋;是点到为止,还是摸清搞透,全靠批评者对这门思想武器掌握运用得如何。当干部工作顺利时,及时提出要注意的问题,提醒小心摔跤;当干部犯了错误时,又从不恶言厉色、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批评帮助,因此,当事者都能心悦诚服,信心倍增。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倘若适得其反,有违初衷。有的领导怕批评人,主要是担心民主测评时丢选票。这种担心岂不是私心?批评要凭底气硬。底气不足,心气就不顺,风气必不端。

  自我批评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修养。批评是送给别人的良药,自我批评是留给自己的疫苗。温室里长不出良药和疫苗。自我批评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但我们有时过于温情。说到缺点,常是性格有点直率。直率明明是难得的优点,哪有把优点说成是缺点的?谈到不足,常是脾气有点急躁。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写不出真诚。自我批评只有真诚,对团结才最有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见人见事见思想。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正视自身的缺点,勇于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善于消除影响身心健康的病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工作。(空军报社副社长 杨庆春)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