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3年度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都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万物一理,用进废退。“利器”之“利”,在于善于运用;久置不用,锋芒再毕露的“利器”也必然退化为锈迹斑斑的“钝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每一个党员都不否认,但为何不能经常性地加以运用,以致这一“利器”在有些同志那里有变成“钝器”之虞呢? 一是对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左”的“斗争哲学”的本质区别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应该说,在开展党内批评方面,我们党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失误和错误。在革命时期曾经犯过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在建设时期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批评过头、过火,以致搞成了大批判、大批斗,把斗争绝对化、极端化,使许多同志受到伤害,让人们心有余悸。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我们不应再犯这种错误。但有的同志却消极地接受这一历史教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混淆正常的党内批评与整人的界限,错误地认为批评就是整人,因而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见怪不怪,充耳不闻,放弃正常的党内批评。事实上,在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正确的时候,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效果是很好的。在发现和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也都无一例外地运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团结―批评―团结”这一方针,表明团结和谐既是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它的落脚点。 二是在党员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锻炼和习惯培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员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和平年代入党的青年党员,和自己的父辈、祖父辈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对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如果说,平时的党课教育、学习培训、组织生活,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启蒙课堂,那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实践场所。广大青年党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自然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开展党内民主生活,我们有不少制度性规定,但这些制度对于开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还缺乏具体的指导和规范。比如,如何保护批评人,接受批评后或者自我批评后如何改进,如何评价改进成果,等等,都还需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不断加以细化、完善。此外,批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一个平台,需要形成一个双向沟通机制。党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应该创新渠道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和建议;同时,还要注意不把个人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缺点视为原则错误;方法上应该平心静气,相互探讨,逐步建立起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长效机制。 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之“利”,“利”在时时砥砺,“利”在不断交锋,在砥砺中清除思想上的污垢和灰尘,在交锋中锉除行为上的懈怠和散漫。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李庆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