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历史看群众路线教育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发表时间:2013-08-29   来源:重庆日报

  群众路线教育推进党的优良作风的养成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根本标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使理论符合实际,以更好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具有至关紧要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秉承延安整风的优良传统,把群众路线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党的十二大提出“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十四大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党的十六大强调“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教育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落实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愈加重视党的制度建设。早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就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所以,党的十三大明确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群众路线教育推进党的反腐倡廉斗争的展开

  1927年党的五大选举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1937年10月在延安发生了“黄克功事件”。为此,毛泽东指出:黄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

  从建国初期处决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对一批腐败高官坚决惩处,彰显了党坚决反对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态度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纯洁性的政治追求。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明确表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要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总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成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选择。(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张新华)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