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工作作风贵在持之以恒
发表时间:2013-09-11   来源: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联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紧紧跟进、贯彻落实,新气象扑面而来,令人振奋。但转变工作作风任重道远,改进作风,难在持之以恒。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进一步转变文风话风。文风话风不正的问题由来已久,已成痼疾顽症。我们常听到,但凡总结汇报,“上级没有不重视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成绩没有不显著的、基层没有不满意的”,说了上句,就知道下句,听完了后句,就忘了前句;也常听闻,某地与另一地的讲话稿件如出一辙;某地级市编发的各类信息、简报近300种,每年编发各类简报50万份,等等。文风话风不正,反映了工作作风问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的环境下,说套话保险,讲真话反而需要勇气。很多同志明明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却不愿直说,往往借助包装铺垫,绕一些弯子,把要点埋在一大堆套话里,把棱角打磨得光光的。写的人、说的人自己清楚,但看的人、听的人却并不知道。文风话风也反映出工作方法问题。工作联系实际、联系群众不紧密,不扎实地调研,不深入地思考,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文件引证、遣词造句的雕琢上,怎么可能反映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文风话风是一项长期任务,最关键的是鼓励解放思想讲真话、讲短话、讲明白话,营造宽松的环境允许讲错话。建议将行政语言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之以恒地推进,以“文约事丰”为原则,以“短、实、新”为要求,把改进文风话风作为领导干部能力考察的内容。 

  二是下大力气整治会风。近年来,流行开大会、开长会,讲排场、摆阔气;不少单位以开会为名,公费旅游,公款吃喝。会议偏离了研究工作和解决问题的初衷,成了形式主义、谄上希旨和以权谋私的花架子,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更让基层的同志劳心费力,苦不堪言。从一天陪洗8次温泉的副县长,到一天跑5个会场的村支书,这些都反映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若基层干部整日陷在文山会海里,还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关心老百姓的冷暖心酸?遏制会议腐败和奢侈接待之风,知易行难,不能止于三令五申的“严禁”和“不准”,关键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把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应认真落实“权为民所赋”的理念,切实转变执政行政理念,踏踏实实做人民公仆。要把会风改进作为检验效能的重要标准。同时,不仅要靠政府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还应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是要解民难,暖民心,办好一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实事。小事虽小,然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天下之大,作于细,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名目繁多的行政审批上、走马观花的检查中、吃吃喝喝的考察里,应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体察民意,收集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逢年过节进京车辆和人员都会骤增,各个高档场所人满为患,其大部分是以请客送礼为目的的,不仅成为腐败温床,损害政府形象,更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感。又比如,不少城市的广场大街光鲜亮丽,但在背街小巷却是另一番脏乱破败、管理混乱的景象,老百姓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再比如,尽管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要求各地简化准生证办理,但还是出现基层计生办以尚未收到文件为由,拒绝按新规办事的情况。户籍管理、婚姻登记管理都已全国联网,准生证管理还要来回折腾,实在是劳民伤财。凡此种种,都是实实在在、不难做到的事,我们要通过做好这些小事、实事,提升民众的幸福感,集聚正能量,更好地凝聚人心。(九三学社中央)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