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中的历史细节与批评智慧
发表时间:2013-10-22   来源:人民论坛10月下

  周恩来以三个月的时间专门读书和总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

  周恩来认为,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因此,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成效,“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从自我批评开始。”周恩来是以身作则的,他历来都严于律己,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1931年至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革命地丧失了百分之九十,红军由三十万人降到三万人,白区的党组织几乎损失百分之百。这个严酷的事实,使周恩来同志破除了对王明所标榜的“国际路线”的迷信。面对博古的辩解和李德的固执与回避,周恩来主动承担了责任,承认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错误。遵义会上,他坚决拥护毛泽东同志。延安整风运动中,他以三个月的时间专门读书和总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他主动检查自己的错误,回顾了参加革命二十多年来的斗争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把自己犯过的错误不仅向党内同志讲,还向党外朋友讲。这种诚恳的自我批评,他做过很多次,充分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

  陈毅步行30多里路去赔礼道歉

  1940年10月,为了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政权。 江苏省东台县开明地主施文舫作为参政员参加了“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后,施文舫找到陈毅,反映台东县区委委员谭启明贪污腐化、欺上瞒下,还有作风问题,群众影响很坏。施文舫是个直率的人,他很激动地责备陈毅,作为新四军的将军,没有管好干部。陈毅听后,语气有些生硬地反问施文舫:“怎么?你来责备我?”施文舫有些意外,悻悻地离去。当天晚上,陈毅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妥,施先生反映我们干部问题是对我们党的爱护,用那种态度对待他,欠考虑。于是,陈毅找到代表们的住处,准备向施文舫道歉,但是施先生已经回家了。第二天,陈毅一大早就带着警卫员步行30多里路,来到施文舫家,见到施先生后主动上前抱拳道歉,并作了自我批评。施文舫非常感动,留陈毅吃午饭,席间陈毅说,能交到施先生这样的诤友非常高兴。事后,陈毅嘱咐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主任对谭启民进行查处。谭启民被免去区委委员的职务,降职处分。后来他因私印抗币代价券、以及贪污腐化等罪被枪决。二十多年后,陈毅想起这件事还是感慨良多,他写了一首诗——《六十三岁生日述怀》回忆此事,其中讲“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1942年5月,在陈毅的指示和领导下,为了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加强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共同抗日,盐阜行署召开了一次各阶层人士座谈会。会议上,陈毅说,今天在座的我们盐阜区著名教育家之一、射阳中学校长杨镜吾先生,学问、品格均出人头地,可是在去年秋天反“扫荡”时被人诬陷,我们的一个部队没有经过详细调查,就轻易逮捕了杨先生, 使杨先生饱受囹圄的痛苦。 后来我们经过详细调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恢复了杨先生的自由和名誉。 陈毅边说边走到杨镜吾的面前,弯腰鞠躬,说:“我代表军队和地方党委向您老赔礼道歉”。这个举动使杨镜吾先生大感意外,参加座谈会的各阶层人士也深受感动,感慨地说:“只有共产党敢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