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委员回答小记者的问题。人民网记者 黄维摄
“让孩子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吧!因为那里面有‘天下为公’的理念,‘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目前我们的社会,太缺乏这类精神操守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应设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实验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当今社会道德滑坡最有力的救助措施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方向,指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该成为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将对全面提高我国民族道德水准和青少年文化素养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姜昆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作为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理论基础,更主要的是,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有效传承,必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以带动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强调‘忠孝、仁爱、诚信、道义、廉耻’等道德观与精神修养,这一点正是当今社会道德滑坡与沦丧最有力的救助措施。”姜昆认为,自启蒙教育阶段,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为青少年建立正确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
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无教学目标、无标准教材、无专业教师
“传统文化教育急需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姜昆坦言,近十年来,全国中小学自发将《弟子规》、《论语》等传统蒙学内容纳入其校本课程,各种围绕传统文化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教学实验活动大量涌现,但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面临以下诸多问题:无教学目标、无教学计划、无标准教材、无专业教师、无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等等。
姜昆介绍说,目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教育部国学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小组共同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教程”,首次提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的教育理论。同时,课题组已着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教育科研工作,希望在“十二五”阶段能以此作为基础,逐步深入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建议教育部将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国家实验课程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姜昆提出三点建议:
一、在国家层面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研究机构,重新审视并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起作用和地位,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实施标准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二、完善学科建设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应由相应的研究机构与实施机构,通过科研课题实践,逐步完善其教育理论,制定学科教学规划,编制教学进度与计划,修订学科教材,培训专业教师,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三、建议国家教育部将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国家实验课程。
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德艺双修的特性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它是固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中流砥柱。在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不应成为古文或文言文教育,所以,不应依附于现有语文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应做为一个独立学科,做为国家实验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体系。
- 上一篇:
-
政协委员詹祥生:基层博物馆“缺人”又“缺钱”
已是第一篇
-
政协委员詹祥生:基层博物馆“缺人”又“缺钱”
- 下一篇:
-
吕建中委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已是最后一篇
-
吕建中委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