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科技创新助力文化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话题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国家数字图书馆首次“进驻”全国两会,这是国家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委员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又一重要举措。代表、委员可以通过网上的服务专区,点击国家数字图书馆,输入账号和密码后登录到国家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享受国家图书馆丰富的中外文文献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代表、委员还可以利用电子触摸屏,将参会所需内容和信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自己。
“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的科研技术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媒体在网络上传播,实现有序的数字化整理,方便读者使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是人类发展中获取知识方式的一个飞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图书馆馆藏从纸质转化为数字化的过程中,文献的转换、传输、服务都要靠科技,从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2011年7月,文化部、科技部签订议定书,联手在“十二五”期间,集成科技与文化的优势资源,共同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构建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创新体系,研究和探索有效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和政策机制。
民革中央在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快文化科技创新》提案中提到,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凡是能够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力量,文化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效应,进而形成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文化发展重要引擎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时代避免处于文化守势,以自己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取得国际性认同的重要前提。
部分政协委员在讨论和提案中提到,科技的持续创新及其广泛应用,正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先导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程度和高新技术发展应用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科技创新在文化产品的创作力、表现力、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的进一步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全社会面临文化与科技融合意识不强的问题,整个文化系统得到的科技经费很少,文化系统在科技项目的策划上还比较弱。”周和平说,“同时,科技人才在主动继承弘扬文化方面的意识还显得比较薄弱。为什么元朝新大都水系的设计既具备漕运、灌溉的功能又能保护生态?是因为那时候的人既研究科技又研究文化,而现在我们的教育从中学开始分科的制度,使得只有极少数的科技人才还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
致公党中央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案中指出,全社会面临着文化与科技融合制度缺乏顶层设计、融合机制不畅通、融合体系尚未建立,文化与科技资源条块分割,行业壁垒比较严重,文化复合型人才匮乏,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
周和平表示,其实很多文化领域需要科技的支撑,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各地博物馆建起来后还缺少文物,可以利用三维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介绍珍贵文物,这也是一种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多项目也可以利用科技成果来记载和传承;当代的舞台艺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播;民族音乐因低音声部在音质与共鸣上的缺陷,比起西洋管弦乐队缺乏整体的融合度,也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解决。“有关部门要重视科技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文化工作者也要主动策划项目利用科技成果,特别是利用科技的实用技术来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周和平说。
民革中央的提案就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结合提出较全面细致的建议:尽快启动文化科技新工程,加强对重点文化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针对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需求,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有关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专业化研发机构,推动文化科技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文化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到文化产业园区自主创业,鼓励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参与投资收益分配;科学创新与文化发展的融合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需要加快推进社会资本的介入,引导商业银行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重视对文化科技产品的科学评价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文化产品、服务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快我国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等。(记者 王立元)
- 上一篇:
-
政协六委员答记者问 热议文化体制改革
已是第一篇
-
政协六委员答记者问 热议文化体制改革
- 下一篇:
-
代表委员建言文化民生 尽最大可能文化惠民
已是最后一篇
-
代表委员建言文化民生 尽最大可能文化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