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文风问题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党风的集中反映;文风的好坏不仅决定文章的影响力、感召力,还直接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党的执政效果。因此,文风建设始终是我们进行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文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个政党的文风,是党风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党在政治生活中,从来没有把文风、学风、会风截然分开,而是倡导文风、党风、政风、会风、学风的一致性,把保持自身优良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作风,视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种高度严肃的政治使命。 当前文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僵化,缺乏沟通共鸣。常有一些讲话、报告,思想滞后、观念陈旧,感觉迟钝、手法僵化,华而不实、缺少诚意。套新概念又无新内容,有“声度”但缺深度,公文式语言盛行,程式化、生产线写作流行,不出彩,不出新,不用心,不动情,照搬照抄,照葫芦画瓢。二是贪大求长,热衷空谈说教。不少文章、讲话、报告洋洋洒洒数千言,“干”货不多;有的讲话游离主题、不着边际;有些报告拖泥带水、东拼西凑。一些领导喜欢长篇大论,总怕写短了体现不了重视,讲少了显示不了水平,本来三五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非要滔滔不绝讲上三五十分钟。对此群众编了段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来讲话。”三是官腔官调,拒人千里之外。一些讲话材料,官话、套话连篇,居高临下,板着脸训人;还有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有的穿靴戴帽、老生常谈,来自群众、来自基层、来自生活的鲜活事例、生动语言少而又少,摘抄式、拼凑式、剪刀加糨糊式的文字材料泛滥成灾。四是故弄玄虚,追求轰动效应。有些人喜欢照搬国外一些理论和概念,美其名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殊不知远离中国国情,不接地气。有些人无端发老爷脾气,一动笔一开口就轻率批评人、指责人,以求轰动。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四个缺少”: 一是缺少深刻的思想。思想深度决定文章深度,也决定着文风。不少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缺少理论素养,缺少调查研究,不用心不善谋,游离于实际之外,讲话写文章自然了无新意、缺筋少骨、没有生气。二是缺少讲真话的勇气。讲真话是求真务实的起码要求,也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素质。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讲不出明白话、讲不出管用的话?缺乏讲真话的勇气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真话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讲真话也要有水平,乱讲话不是讲真话。真正有见解、有胆识,何愁讲不出有思想、有新意的话?何愁写不出有个人风格又能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又何愁我们的文风不能有一个大的改进?三是缺少群众观念。文风问题紧连着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涉及对待人民群众的情感问题。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指出:“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倾向,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自然会拥有坚固的群众基础,体现在文风上是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然受到欢迎;脱离群众,远离实际,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在文风上,自然是语言干瘪,自说自话,无人买账。四是缺少党性修养。文风问题反映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个有很好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其文风自然健康清新、言之有物;相反,一个党性修养差、喜欢搞花架子的干部,在文风上自然是心气浮躁、华而不实。文风体现出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也折射出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 改进文风必须拿出真招,见到实效。一是增强思想观点,提倡鲜明文风。所谓鲜明,就是思想性要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思想观点只能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二是坚持“三贴近”,提倡生动文风。所谓生动,就是讲具体坦诚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讲群众喜闻乐见的话。改进文风,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三是力求“短实新”,提倡创新文风。所谓创新,就是开新篇、辟新途。要大胆实践,倡导朴实明快的符合“短、实、新”特点的行文风格。四是提升党性修养,提倡清新文风。所谓清新,就是讲话、行文既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鲜活的表现形式,文章内容深邃,表达轻快,不仅耐读,而且易读。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空话、套话;提升其道德品质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假话、大话;提升其联系群众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官话、废话;提升其科学知识的修养,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不说经不起实践检验和脱离实际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