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
成吉思汗陵
内蒙古经济发展指标及在全国位次
上起依次为草原盛会那达慕、伊利牛奶生产线、伊泰集团煤制油工程。记者 贺勇 摄
伊金霍洛旗风光
内蒙古有点特别。
曾经,连续多年GDP增幅保持全国第一,如今,不再追求这个“全国第一”,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曾经,提出“强区富民”主基调,因为深感“发展不足”,如今,换成了“富民强区”,富民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曾经,引以为豪的是“羊煤土气”,如今,强力推进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均衡发展,更加“扬眉吐气”。
从2002年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总量从1725亿元增长到142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13亿元增加到1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1元增加到2040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86元增加到6642元。底子薄、起点低的内蒙古正在创造着经济腾飞的奇迹,勤劳朴实的内蒙古人民过上了更加殷实富足的生活。
“走进前列”正在实现
早在1987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经预言,内蒙古“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伟人的判断,成为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不断前行的动力。
这10年,内蒙古持续发力,奋力赶超:从2002年到2011年,全区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二十四位上升至全国第十五位,是我国5个自治区中首家、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人“万亿俱乐部”的省份;人均GDP由2002年的7233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15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十六位前移至第六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先后超越7个省区市,由全国第二十五位升到全国第十八位。用短短10年时间,内蒙古实现了经济实力由全国后列到中列的跃升。
随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内蒙古加快了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发展方式逐步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全区确立了乳、肉、绒、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农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工业发展异军突起,主导地位显著增强。2002—201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从571亿元增加到7159亿元,居全国第十三位,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9.3∶38.9∶41.8调整为2011年的9.2∶56.8∶34,一产比重下降10.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7.9个百分点,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通过加快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努力打造沿黄沿线产业带,积极推进东部盟市融入东北经济区、北京重点帮扶乌兰察布市和赤峰市、鄂尔多斯对口支援兴安盟等一系列措施,内蒙古形成了区域、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新格局。2011年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7个盟市生产总值达到9295.33亿元,占全区的65.25%。东部5盟市生产总值达到4950.78亿,占全区34.75%。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霍林郭勒市进入前十强,进入百强的则达到17席。
- 上一篇:
-
(发展观)转变 “走进前列”不是梦
已是第一篇
-
(发展观)转变 “走进前列”不是梦
- 下一篇:
-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连云港“东方大港”梦正圆
已是最后一篇
-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连云港“东方大港”梦正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