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沈阳经济区区域示意图。
图②:盘锦市辽河口湿地。
图③:抚顺棚改新区。
图④:盘锦蓬勃发展的船舶工业。
图⑤:“北方重工”企业正式搬迁,最后一炉钢水浇铸“铁西”字模。
图⑥:鞍山宁远镇设登记台账促实名就业。
图⑦:今年1月,“五险合一”社会保障卡首次在沈阳试发放1万张。
资料图片
10年来,辽宁锐意改革,脚步稳健而有力。从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到大规模棚户区改造;从辽河流域生态治理到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的触角伸向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新亮点、大动作。
在此撷取辽宁10年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10件大事,讲述一个老工业基地蜕变和振兴的故事。
铁西涅槃 重振雄风迎回自信
2002年,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重大决策,并赋予其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拉开了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大幕。
10年来,铁西全力破解“企业怎么改,产业怎么摆,贫困怎么帮,房子怎么盖,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改造难题,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的新路子,铁西实现了涅槃重生般的跨越发展。
铁西区区长李松林说,我们强力推动新区的体制、开放、空间及资金筹集优势与铁西的产业、存量、人才、区位和级差地租优势实现融合互补,产生了强大的聚合放大效应,开启了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的新思路、新模式。通过实施“东搬西建”、“壮二活三”发展战略,铁西区从一度萧条衰败的老工业区跃升为东北第一经济强区,铁西人迎回了久违的自信与自豪。
社保试点 编织完善保障网络
2001年,国务院决定在辽宁进行为期3年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到2003年底,备受瞩目的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一个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辽宁初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由5%调整为8%,个人账户规模由11%调整为8%,并全部做实,企业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试点期间全省累计做实个人账户金额达88.8亿元。
辽宁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黄福金说,辽宁社保试点工作的成功,为全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了路子。“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根本转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支付风险进行了必要的资金储备,也为解决国企‘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打开思路。”
振兴东北 全力推进激发活力
2003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为重点,中央先后在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振兴的优惠政策。
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省振兴办副主任陈世南说,经过努力,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一批重点老企业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主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日益形成。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步伐逐步加快,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一些曾经濒临困境的老企业焕发生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 上一篇:
-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已是第一篇
-
中原旧貌换新颜(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下一篇:
-
(故事·十年)挺起中国装备的脊梁
已是最后一篇
-
(故事·十年)挺起中国装备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