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持续务实谋发展,今朝河南更好看:去年生产总值达27232亿元,居全国第五、中西部之首,约为十年前的3倍,今年有望突破3万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04元,约为十年前的2倍;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08.5亿斤,连续8年增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较十年前增三成多。今年上半年,夏粮总产量达637.2亿斤,实现“十连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84.6%,出口增速居全国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增速均居中部地区首位,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持续呈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河南直面现实、攻坚克难,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务实发展、协调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重持续、重提升、重统筹、重为民,不折腾、不刮风、不呼隆、不争论。如今的河南形势好、人心顺,中原旧貌换新颜!
中原巨变再次昭示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程广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魅力无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凸显!
发展路径在持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一以贯之
河南巨变,源自思想观念之变。近两年,河南省委强调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直在河南工作的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说,20年前,当时的省委提出“思想解放是总开关”。此后,历届省委都十分重视解放思想,由此推进了河南的大发展。
河南思想解放的“总开关”是怎样开启的?20年前,河南交通滞后:每天军地两用机场航班就三五个,开车从南阳到郑州200多公里要用8个小时。20年前,河南省主要领导拍板规划新郑国际机场时,遭到质疑:坐一宿火车就到北京了,还建啥机场?还是在20年前,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开建,反对的声音不少:占地那么多,人还不能在上面走,建啥高速公路?面对这一切,河南省委明确提出:冲破“一左一旧”思想禁锢,发展大交通,让中原通起来、活起来、流起来!思想解放的总开关在中原大地豁然开启。此后,连续四次党代会都对发展交通运输提出新的要求,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六年居全国之首,航空运输新枢纽即将横空出世。
想不通,路不通,寸步难行;思路变,观念变,一片光明。世纪之交,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周边竞相发展,河南面临“中原塌陷”危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河南省委再一次把解放思想摆在了突出位置,决定实施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带动战略,打造中原城市群。10年前的郑州市区人口急剧扩增,城区不堪重负。郑州市拟用废弃的军用机场建设“港澳新城”,规划面积仅3平方公里。2001年8月至9月,河南省主要领导两次听取汇报,明确要求郑州市立足中原谋划长远,放开思路重新规划。不久,一个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的郑东新区宏伟构想应运而生。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说,郑东新区如今居住人口近80万,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不断扩大,赫然成为中原崛起的龙头,每年境内外参观客超过20万人次,郑东新区十年谋划建设凝聚的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精神将引领郑州不断向前。
在思想解放过程中,河南省委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和拓宽发展思路。“十一五”下半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河南高速前进的步伐慢了下来,河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降下来了。要实现中原崛起,需要强劲有力的大平台,需要敢作敢为的大手笔,需要高瞻远瞩的大思路!2009年底,河南省委领导提出继续解放思想,突破河南看中原。经过系统梳理历届省委发展思路,周密细致研究、严格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河南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2010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国家发改委《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即将编制完成,范围涵盖5省30市和2个县。
观念变,天地宽。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河南及周边地区抢抓机遇,踊跃争先。在东边,鲁苏皖豫四省八市领导相聚河南商丘,热议合办园区,实施统一招商,搞内引外联,谋共赢共富;在北边,晋冀豫三省交界的近10个城市领导频繁互动,商议产业互补,实施共同发展,打通出海路;在西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四市领导聚会协商,达成“八同”意向,科学集约发展,议定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在西南,陕鄂豫三省交界多个城市联袂行动,决心共护一江清水,发展生态高效经济……
一以贯之的思想解放,为河南营造了开拓创新的良好气氛,推动了河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前行。
发展动力在持续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活力一以贯之
内陆省份的对外开放之路,与沿海相比,更加不易。
河南人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开封与日本户田市建立友好城市,对方市长应邀访问开封,航班不通只好从上海转火车,结果坐卧铺睡觉不小心掉下来摔断了肋骨,此后再没来过。还有一个故事看似可笑却令人深思:上世纪90年代初,郑州某豪华宾馆开业,房门上安装了猫眼。结果公安机关检查时却要求把猫眼反过来安装,理由竟是:便于从外向内监督检查。所有这一切,一度制约和影响了河南发展的动力。
不敞开大门,怎能看到世界的炫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发展动力不足形成倒逼机制,令大多数河南人认识到,不开放,河南人素质难提升;素质不提升,河南发展的空间就无法打开。1991年,河南破天荒第一次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会议,随后又提出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上世纪末,河南又提出“东引西进”,2003年将对外开放“升级”为开放带动主战略。到2012年,河南又将开放上升为“基本省策”。河南开放的路径,展现了河南历届决策者的决心和信心。近几年,河南更是先后三次召开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大招商活动高潮迭起,与央企战略合作更加紧密,对外开放再现重大突破。去年,很多省份外贸出现困难,地处内陆的河南外贸进出口总额却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出口增长82.7%,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扩大开放、推进改革,河南的发展动力源源不竭。20年前,河南曾有“十八罗汉闹中原”;20年后的今天,河南有180个产业集聚区兴中原。
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1993年3月,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正是在这个温暖的春天里,河南省委决定: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巩义市、新乡县等18个县(市)为河南的“特别试点县(市)”,给予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18个县(市)因此被称为“十八罗汉”。春天的这个决策,大大激发了18个县的活力,他们带动全省各县(市)、区争先恐后,高起点、超常规、大跨度、跳跃式发展,河南县域经济整体大幅提升,“十八罗汉闹中原”成为亿万河南人民美好的记忆。
2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中原大地已经成长起180个产业集聚区,有的县甚至有两个之多,企业云集,人才济济,产品丰盛,市场广阔。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介绍,2011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突破700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1.3%,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不断深化改革,使古老的中原大地永葆了鲜活的动力。1995年12月,河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就提出“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河南省委提出,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还必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实施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新乡长垣县是个“零资源县”,时任长垣县委书记的赵予辉回忆,当时县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遭到外界质疑。但省委态度坚决,支持他们继续改革。10多年下来,长垣的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90多名晋升至前20名,被称为“长垣现象”。改革创新,使河南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3年目标基本实现。去年河南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1%,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53.5万户、注册资本金1.95万亿元,分别比5年前新增77.5万户、1万亿元。
改革开放,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股动力持续推动了河南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彻底根治河南煤炭行业小、散、差乱象,河南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实施煤炭资源整合,不惧任何干扰,两大煤炭企业集团成功整合,煤炭企业数量由797家减少到30家。企业数量少了,产业集中度提升了,安全形势好转了。河南煤化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骨干矿井年生产规模由原来的1.2亿吨上升到1.8亿吨,去年全省煤矿事故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7.1%和86.5%,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19%,为历史最好水平。河南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也得到提升,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是5年前的2.4倍、2.5倍和2.9倍。
中原大地发生的变化,让亿万河南人民坚信,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