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这是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中国经济列车飞速前行的10年;
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彰显、民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的10年;
这是统筹兼顾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10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甘肃到上海,从湖南到北京,新华社记者走近一位位普通群众,从他们的身上感知科学发展的铿锵步伐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在河南人才资源市场内,一批经过培训的郑州籍外出务工人员准备乘车启程(2011年2月18日摄)。据统计,2011年,郑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同比增长19.8%,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经济列车飞速前行 百姓收入“水涨船高”
洋芋已出苗,药材长势喜人……仲夏的甘肃陇西已是绿油油一片,50岁的福星镇种和村村民张德禄喜上眉梢。
种和村所在的陇西县山大沟深,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过去种的不是小麦就是豌豆等杂粮,广种薄收,一年下来,粮打不了多少,钱也没攒下,现在大面积改种药材、洋芋和玉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张德禄算了一笔账,他家有20多亩山地,10年前,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各种收入加起来,也就两三千元,而去年仅药材和洋芋,就能收入一万多元,今年他改过去的露天育药材苗为覆地膜育苗,目前光育苗一项,就已经卖了5000元。
种和村的农田里,种的不是中药材就是地膜玉米和洋芋,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已经成了普遍的种植模式。
迎难而上,科学发展——村庄如此,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掌门人”,上海纺织集团董事长席时平对10年变迁感慨良多:10年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优势,企业一度陷入困境。10年来,上海纺织依靠“科技+时尚”战略,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发展空间由此打开。”席时平说,企业重点发展以汽车内饰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同时大力拓展国际贸易、品牌营销和时尚园区等服务产业,效益大幅改善,利润由最初的亏损一路增长到去年的2.59亿元。
10年间,中国企业在体量、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无数活力迸发的企业,汇聚成中国经济澎湃的动力。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从非典到汶川特大地震,从国际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无论遭遇怎样的考验和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始终抓住发展不放松,推动中国经济列车快速前行。
1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神州大地却发生了巨变,让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至2011年,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速3.9%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百姓收入“水涨船高”: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7500元和2500元人民币,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6194元。
“改革开放显巨变,紧抓科学发展观,普天同庆六十年,祖国美好奔明天。”2009年,为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张德禄将自己编写的诗句刻在石碑上,立在了院子里。
“写得不好,但这是我们农民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他说。
- 上一篇:
-
基层变迁:不断变样的裴寨村
已是第一篇
-
基层变迁:不断变样的裴寨村
- 下一篇:
-
三条主线编织卫生改革发展惠民之网
已是最后一篇
-
三条主线编织卫生改革发展惠民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