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说幸福——创新社会管理的“长宁样本”
秋雨过后,城市显得格外清亮。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了斑驳影子。从9月13日开始,从居委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会管理联动中心到志愿者服务中心,一连5天,记者穿行在上海市长宁区的繁华大街、静僻里弄,探寻社会管理创新为城区带来的澎湃活力,感受构建和谐社会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2010年10月,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之一,上海市长宁区以“安全、稳定、有序、活力”为引领,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入手,创新管理,闯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区域化社会综合管理新路,为我国特大型城市管理提供了“长宁”样本。
联动——50条热线变一条
上午8点,长宁区仙霞路迎乐路口有电缆被车带倒,一位过路市民马上拨打了“长宁市民热线”。接线员陈洁随即将信息转给市政工程管理署及电力抢修公司。下午1点13分,电缆修复。接到反馈,陈洁迅速致电市民告知处理结果。
大城小事每天都在发生:小区绿化被人为破坏,违章搭建影响生活,工地施工噪音扰民……遭遇突发事件该找谁?遇到相关单位“踢皮球”怎么办?
长宁的做法是,50个市民热线电话集中为一个24小时服务的“长宁市民热线(962347)”,将市容、公安、城管、绿化、街道等政府47家职能部门整合到一个平台,统一受理、分类流转、按责处置、限时办结。
9月14日,记者来到长宁市民热线的“大后方”——长宁区社会管理联动中心。迎面的宽大屏幕墙上,全区各街道、楼宇以及路口的情况一目了然。400多平方米的大厅中,几十位网格化管理员和热线电话接线员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
联动中心主任张红兵告诉记者,通过“主动”(网格化管理)和“被动”(热线电话)管理,我们要随时面对群众,既避免了“谁管谁也管不了”的尴尬,也可以在一个窗口解决好事情,实现“有诉求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 上一篇:
-
社保制度:为亿万百姓撑起保护伞
已是第一篇
-
社保制度:为亿万百姓撑起保护伞
- 下一篇:
-
十六大以来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人人共建人人共享
已是最后一篇
-
十六大以来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人人共建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