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欢喜过“双节”。陈晓根摄
图②:取消农业税,激发农民积极性。万善朝摄
图③:喜领免费课本。资料图片
图④:保障房建设。龙弘涛摄
图⑤:天津滨海新区。王广荣摄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改革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日益临近,国内外对于中国的关注和讨论也迅速升温。在所有关于中国的议题中,“改革”成为重要的关键词。
改革目标——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10年来,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步建立到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从农村孩子“两免一补”到城市孩子免交学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国改革深深地印上以人为本的底色。
十六大以来的改革实践证明,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最广大人民是否从改革中受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就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步伐,着力解决社会事业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民生问题突出这些长期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十八大代表、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说:“这些年群众感受最多的就是实惠多了,生活好了,这说明我们的改革路子是对的,我们的发展是得到百姓拥护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民群众吃饱穿暖,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居住证制度陆续推行,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强化,传统的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10年来,社会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社会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老百姓从中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
改革意志——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10月18日,一则关于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的新闻被媒体广泛转载,并迅速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人们在新闻稿中捕捉到这样一个重要信息:今年四季度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我们每一个人,人们当然关心。这一改革方案,酝酿的时日已经不短,期间数易其稿。在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其涉及面之广、情况之复杂,可以想见。
但是,稳健和审慎,绝不是犹犹豫豫、踟蹰不前,因为我们始终坚信: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已成为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觉。改革不能避重就轻,特别是像收入分配制度这样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旦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这10年,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10年的中国改革,看似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就其难度、广度、深度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每一项改革,都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都关乎亿万人民的根本福祉。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司法体制改革有了更多期待。近年来,各地在促进司法公开、强化司法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就专门出台了着力推进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让更多群众了解司法,理解司法,支持司法,增强司法公信力,使法院成为最公正、最文明、最讲理的地方。”十八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说。
今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其结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司法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人们普遍给出积极的解读,很多学者认为,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一个“很好的角度”。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说:“实际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就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在深入扎实推进,如果不是这样,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
“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一些媒体在报道10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新闻时,把这句话作为主标题,所传递出的正是我们党对于改革的坚定信念。
改革共识——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今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底前出台。由此,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有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时间表”。
“异地高考”问题,涉及教育公平,事关国家长远。不过,这项政策的酝酿过程,一直伴随着不小的争议。要让此举真正成为“善政”,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还需要周全完备的配套方案。
这,或许就是这10年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我们常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那么,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也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成功经验之后,改革怎样继续向纵深推进?
这10年,关于中国改革,我们听到最多的表述是: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这些表述背后,凝聚着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这也坚定了我们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信心和决心。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攻坚,持续前行,才能巩固改革成果,取得更大进展。”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
相较于前20多年的改革,这10年的改革,有诸多有利条件,比如,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均GDP在2011年已经超过5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这为我们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如,随着民生水平的空前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民意基础。但是,深化改革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改革越往纵深推进,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越来越多元,人们的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不言而喻,改革可能遇到的阻力和需要付出的社会成本,与20年前、30年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更加稳健,更加科学。
而回望这10年的改革,更多的是沉稳练达,更多的是科学理性,更多的是精心设计,稳扎稳打,步步向前。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特别是要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十八大代表、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改革共识”,我们努力在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之间找到平衡,保证了“中国号”巨轮平稳前行。
对中国而言,世情、国情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冲破体制机制制约、克服种种风险考验,唯有深化改革。这是全党共识,也是人民心声。(记者 汪晓东 于 洋)
- 上一篇:
-
三个中国家庭的十年:在大时代中点亮小幸福
已是第一篇
-
三个中国家庭的十年:在大时代中点亮小幸福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