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
发表时间:2012-08-20   来源:人民日报

薛家湾不夜城。赵 刚 赵鑫磊摄

  蒙语“准格尔”,汉语译为“左翼”。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西南部,鄂尔多斯东端,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带,黄河“几”字湾怀抱,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61万人,辖9个苏木乡镇、4个街道、1个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准格尔旗物华天宝,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享有“三低一高”(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绿色煤炭”美誉。高岭土储量60亿吨,石灰石储量50亿吨,铝矾土储量1亿吨。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煤层气储量也相当可观。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奋力拼搏下,准格尔旗立足实际、遵循规律、顺应形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8.4%。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财政收入22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30579元和10093元。准格尔旗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全旗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铆足劲头抓项目,千方百计保增长,全旗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财政总收入138亿元。

  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煤和电一直是准格尔旗的主导产业。2011年,煤电产业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超70%以上。但通过全面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战略,走依托煤更延伸煤、超越煤的路子,粗放、松散、传统的原字号工业正逐步退出准格尔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地方煤矿经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机械化改造,数量降到124座,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130万吨,机械化程度平均达9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煤旗(县)。准格尔旗相继开发了以陶瓷等非煤产业为主的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以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为主的大路煤化工基地和以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产业为主的大路煤电铝基地。依托“一区一基地”,引进实施了一大批大型煤炭深加工转化项目,在建的煤化工产品有甲醇、焦油、尿素、硝铵、乙二醇、二甲醚等,一期规模448万吨,最终规模将超1000万吨。全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伊泰煤制油稳定运行。煤电铝基地已与神华、中铝、华电、大唐等5家企业达成协议。一期氧化铝规模将达到350万吨,远景规模火电装机达1000万千瓦、氧化铝产能达500万吨、电解铝产能达250万吨,产值预计超1000亿元,将成为准格尔旗又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另外在建的工业项目还有多晶硅、日用陶瓷、导光板等,同时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正在兴起,一个传统的以原字头为主的工业大旗正在蜕变,经济增长正在从主要依靠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互动转变。

  更加注重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生态治理,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近年来,准格尔旗在持续推进重点城镇建设的同时,把全旗土地面积划为“三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战略,集中在优化开发区发展现代农牧业,逐步将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人口整体退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坚定不移抓城镇建设,切实推进重点城镇城市化。举全旗之力加快大路新区建设,大路新区市政区基础设施和煤化工基地配套设施全面完成,市政核心区一系列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文化商务旅游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同步推进了薛家湾、沙圪堵道路、出口、旧城改造和公园建设。今年3月开始正式拉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和全国园林县城“三城联创”的帷幕,准格尔旗城镇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小区环境明显改善、餐饮卫生环境明显改善、交通治安秩序明显改善、窗口单位服务明显改善、居民文明素养明显改善。

  二是坚定不移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转移,切实推进农民市民化。坚持既集中资金建设新农村示范基地,更把注意力放在解决每家每户生活问题上,让农民在农村就能够过上城市人的生活。新农村建设以五家尧新村为典型,集中建设了10个精品移民小区,近3年来,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6万套、250万平方米。人口转移以暖水整乡生态恢复区退出为典型,近3年共转移农村人口4.2万人,为转移进城农民提供了 “四个一”(一套住房、一个工作、一份社保、一项补贴)配套保障政策。同时全面启动了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两年多来累计改造危旧房3500多户,1万多农民受益。

  三是坚定不移抓生态建设,切实推进自然环境宜居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准格尔旗坚定不移地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旗战略,始终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建立了多措并举的生态恢复机制,多渠道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加快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屏障。扎实推进了生态建设三年规划,落实了退耕还林、公益林补贴、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奖补等生态补偿政策,捆绑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水保治理项目,近3年来,累计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92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353万亩。全面推进以煤矿井田绿化、三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美化、通矿公路硬化、筒仓和防风抑尘网及职工“两堂一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矿区环境建设,在煤炭行业率先启动了碳汇林建设和异地造林计划,矿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煤炭清洁生产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2011年,全旗生态治理面积达6138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2.5%,森林覆盖率达到29%,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初见成效,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2012年全面启动了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和新农村“六区”绿化,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正在全力打造生态优美、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钰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12358&encoding=UTF-8&data=AAxlRgAAAAcAACk4AAAAAQAw5YaF6JKZ5Y-k5YeG5qC85bCU77ya6K6k55yf6Le16KGM56eR5a2m5Y-R5bGV6KeCAAAAAAAAAAAAAAAuMCwCFHD1GXTLM53WskpEJuzPfdQHL-8KAhQK08z1FhytJcL9QF0ckwkAMTkyr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12358&encoding=UTF-8&data=AAxlRgAAAAcAACk4AAAAAQAw5YaF6JKZ5Y-k5YeG5qC85bCU77ya6K6k55yf6Le16KGM56eR5a2m5Y-R5bGV6KeCAAAAAAAAAAAAAAAvMC0CFAy8AiErNpjn74uJd8H4cym32bTeAhUAj-MLKSSzsmSpHWtyr6ZdcCcRL2s.&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