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山西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2009年以来,山西先后投资600亿元,全面推进民生社会事业的同时,在农村实施了两轮“五个全覆盖”(村通水泥路、中小学校舍改造、卫生室、广播电视、安全饮水;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社会养老保险),相当于每县每年投入1.3亿元。
山西作为煤炭工业基地,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但经济仍处于欠发达状态,民生欠账多,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2009年以前,全省还有3000多个村未通水泥路、220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需要进行安全改造、有6971个卫生室“空白村”、9193个村未通广播电视、568万人饮水安全未解决……
这样的状况决不能再延续下去!要让2000万农民兄弟共享转型跨越发展成果。山西省委省政府认识深刻,目标坚定。
基础设施好而全,生活改善暖心头
“村里的超市货物全、价格还便宜;卡拉OK室、健身场所、农家书屋等,让咱有的乐,有的玩,有书看,生活滋润了……”不久前,临县南庄村1870位村民给省长王君的一封信,道出了山西农村的巨大变化。
“民生工作能否搞好,说到底是个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王君说。
4年来,山西全省上下重装上阵,全力推进:省领导全部带队下乡研究部署、督查调度;各市县主要负责人上阵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数万名机关干部深入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挥汗奋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瞧咱村上的路多光溜,河上的桥多宽敞。娃们再也不用趟水过河上学了,地里的瓜瓜菜菜再也不愁烂掉了,一溜烟儿就送城里了。”大同市天镇县逯家湾镇石咀墩村农民白治满脸得意。
硬化的是街道,通达的是民心。随着2.5万公里村通水泥路建成和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山西农民告别了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农业“丰收愁、歉收愁”的历史。
晋中市修文镇陈侃村的肖振华则有另一番感慨:“过去最犯愁的是有客人来。招待客人连杯茶水都没法泡,茶水里放上白糖,一喝还是满嘴苦咸。”村里祖祖辈辈喝的是苦咸水,老老少少牙发黄、腿酸疼,还经常拉肚子。“现在可好了,村里自来水入户,喝在嘴里,甜在心上,还建了温室大棚,每年能增收三四万元。”目前,全省农村新建1.2万处饮水工程,近600万农民告别了苦咸水。
临汾市永和县南庄乡白家腰村地域偏僻、山高坡陡,曾是卫生室“空白村”,村民买点感冒药都得爬山过沟往镇上跑。“如今有了卫生所,有个头疼脑热闹肚子,再也不用折腾了,抬腿出门就有药。”卫生室虽然不大,但功能齐全,指着宽敞明亮的卫生室,村民贾富满脸笑容。
村村有医生,小病不出村。新建的6971个村卫生室一举结束了农民看病“路费比药费贵”、“小病挨、大病拖”的历史。
“到咱村上你不用问,最好的房子肯定是学校!”阳泉市郊区三郊小学教师刘瑞珍用两张照片见证了村小学的变迁:一张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教室,11孔窑洞墙皮脱落、布满裂缝;另一张是新盖的3层教学楼,洁白的瓷砖在阳光下放射出柔和的光芒。
截至2010年底,山西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05.7亿元,改建中小学校舍9483所,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投资最多的一项教育工程。
- 上一篇:
-
发展观·湖南篇:三湘大地的“惊人一跃”
已是第一篇
-
发展观·湖南篇:三湘大地的“惊人一跃”
- 下一篇:
-
从文化建设看科学发展
已是最后一篇
-
从文化建设看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