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晚报》发表题为《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署名文章。
“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说:真正的‘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我们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中印友好的积极推动者。”
——摘自习近平印度署名文章《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
11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G20峰会及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的南太之行圆满结束。在为期10天的访问中,习近平发表了《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共同描绘中新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三篇署名文章,再一次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播散中国智慧。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已完成11次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洲六大洲的31个国家,并先后在13国海外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公共外交方式。有专家认为,这打破了中国国家主席出访的习惯做法,可以说是又一次外交创新。另外,这些署名文章有意选择发表在“当地权威报纸”,是出访前对国外媒体“种种分析和猜测”的“很好回应”。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凡事基于‘心愿’,‘心愿’越大,力量就越大”……习近平13篇署名文章谈及经济合作、友好关系、中国梦与各国梦,描绘出一幅生动图景:中国诚心诚意同各国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以宽广的胸怀共享发展成果。署名文章为历次出访“定调”,赢得“满堂彩”。
谈经济合作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
寻找利益契合点,充分释放合作潜力,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向世界再次传达中国“友好、合作”的意愿。在韩国和蒙古的署名文章中提到,“坚持互利合作,强化利益融合。经贸关系一直是中韩关系的亮点。”“中蒙应该做可共享、谋共赢的互利伙伴;做可携手、促和平的合作伙伴。”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秉持这种精神,推动中欧经贸合作也就成了习近平访问欧洲四国的重点。 “北京和阿姆斯特丹相距近8000公里,但再远的距离也不能阻挡中欧相互走近、扩大合作的步伐。” 2014年3月23日,在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之际,习近平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中说。
“让我们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以更加创新和开放的思维,赋予中德合作更多战略内涵”,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
“中法都是富有改革精神的民族,只要双方抓住机遇,相互支持,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比利时是欧盟总部所在地,被称为‘欧洲心脏’。‘心脏’脉动越有力,就越能为中欧合作输入更多血液。”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说。
在习近平两亚之行中,则充分落实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印度发表的《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署名文章中说,“作为亚洲经济两大引擎,我们应该做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我相信,‘中国能量’和‘印度智慧’将释放出巨大潜能。我们要共同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引领亚洲经济可持续增长。”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在习近平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经济合作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在与众多国家经贸往来、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另外,谈经济合作还不断开拓新领域,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进行“顶层设计”,比如强调“一带一路”,把中国已有的对外合作的基础和今后将要发展的方向更好的结合起来。
- 上一篇:
-
习近平:“一国两制”事业发展需要新人辈出
已是第一篇
-
习近平:“一国两制”事业发展需要新人辈出
- 下一篇: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出版
已是最后一篇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