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出版的第5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学哲学用哲学,“磨刀不误砍柴工”》。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领导力是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统一,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之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迅速开创新局,关键一条是始终掌握着制胜的看家本领——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紧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立足中国实际,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体现了深邃的辩证思维。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之所以准确把握治国理政各方面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周密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任务,正确判断形势、有效化解矛盾,增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在于牢牢掌握了科学的思想方法。 “往何处?为什么?怎么走?这就是哲学的一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通,一通百通。“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这是西谚对哲学作用的精彩概括;“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力量的深刻认识。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哲学,表明我们党决心弘扬“学哲学、用哲学”好传统。习总书记两次主持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前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改革发展诸多重大问题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是指导我们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西方也有名言:“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在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程中,我们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一点也不比过去少,在很多方面甚至更复杂更严峻。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解决问题。正如冯友兰先生所指出,“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我们面临的每一道考题同时也都是哲学考题。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唯物辩证法讲求的是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顺利推进我们的事业。习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凝练地阐述了如何用唯物辩证法三个原理指导我们实践的重要方法论。即: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些原理是指导我们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基本准则和支点,也是指导我们立足当下、开辟未来的重要法宝。 如在谈到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对照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凡是有意无意背离这个基点的,最终将在实践中碰壁甚至头破血流。比如有的地方干部好大喜功,不顾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实际,不顾农民意愿硬赶他们上楼。结果原本安详和谐的传统村落被毁,农民挑着粪桶住进所谓高楼,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搞得民怨沸腾。有的地方看到沿海发达地区搞现代服务业、搞高科技产业就心痒不已,就下定决心搞转型,大兴土木办起这样那样的园区,甚至拆了一批批本已扎根多年、也没有多少污染的传统企业。结果呢,老企业拆掉了、赶跑了,职工也回家了,而一排排华丽气派的现代厂房却怎么也招不到那些令人心动的项目。此类瞎折腾,实质就是背离实际,犯了主观主义的幼稚病。因此,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这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思维和工作方法。这里同样包含着唯物辩证法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一年多来,人们深切感到,由问题导向倒逼而来的改革部署,出台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既注重整体推进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既立足现实又谋划长远,全面深化改革正蹄疾而步稳地向纵深推进。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也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方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要鼓励创新、宽容试错和失败。如果照本宣科、一切从本本出发,缺乏担当责任、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党员干部即便中规中矩又有何用?啃硬骨头、涉险滩,就是要有敢吃螃蟹的勇气和智慧,从打仗中学会打胜仗,在实践中探索新规律,不断将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当下中国,需要厘清与把握的主流与支流、现象和本质、特殊与普遍纷繁复杂,主与次、源与流、点与面,怎么看、怎么办,都要用哲学的眼光去分析。“磨刀不误砍柴工”,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用系统论、过程论、矛盾论思维,胸怀全局、洞察大势,自觉摈弃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错误思维和工作方法,既牵得住“牛鼻子”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又找得准突破口解决矛盾、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使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要求。(慎海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