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
发表时间:2016-12-26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一要求,高校需要在宏观上整体把握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辐射范围,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 

  以思政课为核心引领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离不开传统思政课程的引领示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学习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课程,对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分析、判断历史与现实问题立场、观点、方法,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课程思政”的“一体两翼”架构中,传统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凸显其作为主渠道、主课堂的显性功能,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规范课程和教材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立足办学特色拓展通识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离不开通识课程的改革创新。培育理想、陶冶情操本是通识教育应有之义。创新学校课程思政,要根植学校办学特色,引导、鼓励教师打破思政学科和专业学科藩篱,以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为目标,共同开发基于思政教育的核心通识课程。 

  近年来,部分高校依托各自办学特色,推出了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如复旦大学开设“治国理政”课程,立足综合性大学办学特色,引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授为学生授课,使思政教育不再单纯是“思想政治”,还包括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现实关怀和国际视野;华东政法大学开设“法治中国”课程,依托学校法学见长的办学特色,让法治思想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现状,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让“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校训精神与“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中国系列”课程,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在对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程教学大纲、配备师资,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在“中国系列”课程的经验基础上,各高校可以根植自身独特的办学定位、办学传统,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整合学校资源,统筹规划,拓展通识课程的思政内涵,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立足学科优势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离不开专业课程的设计创新。完善课程思政体系,要将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学科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隐形“课程思政”目的,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德行培育的状况,深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打破原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困境,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专业课程整体分为哲学社会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不论哪一个专业学科,都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架构“课程思政”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课程思政”的“一体两翼”,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还需要加强三个方面建设。 

  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切实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对“课程思政”进行总体部署,加强领导和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明确教学目标,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深厚的学术支撑;强化全员育人的机制建设,为教师参与教书育人全过程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建立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切实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关键。只有教师对核心价值有深刻的理解,明确课堂教育中的德育责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高校要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系统规划,特别是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德育意识培养纳入到教师日常培训体系。同时,为教师量身设计“职业课程”,提升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增强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促使教师担好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课程设计要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课程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基本路径。要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的开发设计就要从大学生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进行系统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时还要注重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讨论式教学、网络深度讨论、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项链式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等探索中,促进大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系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曹文泽)

责任编辑:张 智萍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66323&encoding=UTF-8&data=ADyFcwAAAAcAAFQbAAAAAQAw5Lul4oCc6K--56iL5oCd5pS_4oCd5Li65oqT5omL5Yib5paw6IKy5Lq65omL5q61AAAAAAAAAAAAAAAuMCwCFC2_RtJIKHy1y8329IPknMpUNMJOAhQpUAa-l_-pz8DJZr3vNNo0AtWtF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66323&encoding=UTF-8&data=ADyFcwAAAAcAAFQbAAAAAQAw5Lul4oCc6K--56iL5oCd5pS_4oCd5Li65oqT5omL5Yib5paw6IKy5Lq65omL5q61AAAAAAAAAAAAAAAuMCwCFGhofMlov0JmitOmE30joKIxd0B2AhRZ2pz4g4pP2JE9Ogyhjd_9_gOIG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