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史 > 文章
中国邮政史 从邮驿到邮局
发表时间:2011-10-12   来源:北京日报

大龙邮票。 

    急递铺是一种处理紧急文书的机构。它创于北宋初期,原称递铺,驿卒由厢兵充当。宋代的递铺有三种:步递,马递、急脚递。其中急脚递传送公文的速度最快,日行400里。后来又出现了金字牌(朱漆木牌上写金字)急脚递,由皇帝御前直接发出,铺兵腰系响铃,手执金字牌,兼程急进,接力传达,规定昼夜飞驰500里。宋人形容说,金字牌“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夏,正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达到停战求和的目的,竟于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字牌,传递紧急诏书,迫令岳飞退兵。

  明代出现私信传递的民信局

  但无论是邮驿还是急递铺,都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不办理民众的通信。普通百姓想要互通音讯,只能遣人远道传书,或托行商携带,非常不便。为了适应民众通信的迫切需要,明朝永乐年间出现了一种专门为民间传递信件的组织——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逐渐延伸到内地。民信局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浙江的宁波。同时,随着东南沿海侨居海外人口的日益增多,又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同国内亲属通信与汇兑的侨批局。“批”是福建方言,即“信”。

  世界邮递发展

  古埃及 公元前约1991年至前1786年的第十二王朝,已有关于通信活动的记载。

  亚述帝国 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驿道遗迹至今犹存。

  古代罗马 邮驿机构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以后,欧洲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使民间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递业的发展。

  近代英法 法国路易十世于1477年建立皇家邮政。英国亨利八世于1516年在从伦敦辐射出去的主要道路上建立定期的邮递网。这些皇家邮政初期不准公众使用,后来私自带运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无法禁止。约在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使用的邮递组织,逐步准许为私人传递信件。由于国家经营邮政既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产生。

  西方侵略输入近代邮政概念

  近代邮政与古代邮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而我国最早的邮政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过程中强行输入的。

  1842年4月15日,在鸦片战争尚未结束、香港主权还属于中国的时候,英国侵略军头目璞鼎查就以“香港英国总督”的名义,宣布成立“香港英国邮局”。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从此,英国便以香港为基地,开始在通商口岸随意开办英国邮局。他们把邮局设在领事馆内,把邮局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英国邮政总局。

  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俄国等也先后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邮局。清朝政府不但听任列强在华滥设邮局,还给这些邮局起了个挺好听的名字,叫“客邮”。

  这些“客邮”主要经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邮件互寄业务,实行外国的邮政章程和资费。邮戳上用本国文字刻写中国地名,贴外国邮票,顶多在邮票上加印“中国”字样。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