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黑便士”邮票 标志邮政走向成熟 邮票起源于英国。据说英国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一天出去散步,看见邮递员给一个姑娘送信。这个姑娘只看了看信封,就以无钱付费为由拒收。他觉得很奇怪,事后才了解到,这位姑娘与她的男友约好在信封上作记号。姑娘看到记号,就知道了男友的情况,所以不用拆信,也不必花钱。这对邮局当然是个损失。1837年,罗兰·希尔在《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一文中,阐述了实行预付邮资的必要。 1840年,他设计了以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为图案,面值一便士、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标签,5月6日开始发售并使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从此,邮票逐渐为其他国家所采用。邮票制度改革代表近代公共邮政事业开始走向成熟。 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邮政编码 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我国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邮政编码制度。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政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政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中国近代邮政由海关试办 在接触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一些谋求国家富强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兴办邮政的重要性。中国人中最早提出兴办邮政的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是在《资政新篇》一书中提出这种主张的。 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人倡议兴办近代邮政的呼声日益高涨。1878年初,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疏通下,总理衙门同意由英国人赫德主持的海关试办邮政,并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今营口)5个城市试行。 1880年1月,赫德在海关内部建立起一套新的邮政机构,定名为“海关拨驷达局”。拨驷达,就是英文post的音译,意为邮局。1882年11月,海关拨驷达局公布了《海关邮局章程》,其中规定邮局信箱从早7点到晚19点,对所有寄信的中外人士开放。邮件由海关听差投递或收信人自取。 海关试办邮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印刷邮票。1878年7月,天津海关收到了从上海海关造册处发来的首批邮票,是面值银为3分和5分的邮票各10万枚,接着又加印了面值银为1分的邮票10万枚。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大清邮政逐步统一邮递业务 海关试办邮政后,又经历了18个春秋,到1896年才由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即大清邮政,并委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总邮政司。 大清邮政开办之初,全国通信机构处于十分混乱的局面,有外国在华设立的“客邮”,古老的邮驿,还有经营情况不错的民信局。 中国传统的邮驿臃肿腐败,清政府每年用在邮驿上的经费多被各级官吏贪污,流入私囊。新式邮政出现后本应裁撤邮驿,但这关系到大小官吏的实际利益。为减少阻力,赫德竭力声明开办国家邮政不必裁撤邮驿。直到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才宣布废除邮驿制。 对大清邮政来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民信局。民信局历史悠久,业务种类广泛,经营方式灵活,深得中国商民信赖。大清邮政利用官方设限和业务竞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压缩民信局的生存空间。大清邮政在局所设置上更加广泛,把邮局逐渐延伸到内地和农村,同时在城市内增加每天开取邮筒的投递班次。 到辛亥革命前夕,大清邮政各类邮政局所达到6201所,邮路总长381000里,邮件达1亿件以上。而组织松散的民信局无法与其竞争,纷纷改业或倒闭了。 而“客邮”退出中国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过程。清朝灭亡后的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联。与国际的通邮已不需要“客邮”居间中转。而且许多“客邮”经营的情况不妙,经济上不能自给。但直到1922年2月1日,邮联太平洋会议才通过了撤销各国在华“客邮”的决议。会后,英、美、法等国相继撤销了在华的“客邮”。俄国在华“客邮”早在十月革命后即已撤销。只有日本的“客邮”赖着不撤。中国政府多次交涉均无结果。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在华“客邮”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 网上用户青睐 邮政包裹业务年增20% 世界邮政网络是一个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庞大网络。至今,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实物传递网。每天,超过60万个邮政局所为几十亿人口服务;每年,全球邮政处理4380亿件函件和60亿件包裹,并提供广泛的电子、金融和物流服务。据估算,80%以上的函件来自企业、协会和政府机构,个人信函约占函件总量的5%至11%。 另一方面,由于邮政利用了日益普及的电子商务优势,包裹业务量在不断增长,邮政已成为网上交易用户青睐的投递商。在很多国家,网络购物促使邮政包裹业务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邮政金融业务也是颇受欢迎的邮政服务。全球越来越多的邮政致力于发展此项业务。在全球零售银行市场约51.8亿活期储蓄账户中,超过10亿的账户为邮政金融机构所持有。这些机构还为那些由于缺少银行设施或收入低而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人们提供储蓄和贷款业务。(夏天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