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史 > 文章
宝玺真相 武则天忌谐音改"玺"为“宝”
发表时间:2011-10-27   来源:广州日报 

宋代“定命宝”印拓。

明代“凝命神宝”印拓。

  “传国玺”历尽沧桑

  在中国宝玺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这方玉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见证历史之旅。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率兵破秦军入武关,进军霸上,直逼咸阳。秦王子婴无力抵抗,只好出城投降,他跪在咸阳郊外的轵道旁,毕恭毕敬地向刘邦献上秦朝七玺及一些符节。刘邦建立汉朝后,这方玉玺就变成“汉传国玺”,被珍藏在长乐宫,成为国之重宝。

  西汉末年,王莽用椒酒毒死十四岁的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自称“假皇帝”。当时王莽急于变成真皇帝,很想得到“传国玺”。但这方玉玺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掌握着,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王莽不便亲自出面去逼她交出玉玺,便派堂弟王舜去劝说太后,太后知其来意后大怒,把“传国玺”掷于地上,结果玉玺被摔掉了一角。王舜忙捡起玉玺,跑回去交给王莽。王莽大喜,连夜找工匠用黄金补上去。从此,这方玉玺就变成了“金镶玉玺”。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后,“传国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何进、袁绍欲尽诛诸常侍,结果何进被杀,何进部曲吴匡、张璋和袁术等人率兵入宫捕杀宦者,中常侍张让、段珪挟持少帝仓皇出逃,连“传国玺”和“六玺”都来不及带走,返宫后发觉“传国玺”已失踪。

  后来,长沙太守孙坚参与讨伐董卓,并第一个带兵进入洛阳,驻军城南,其部下在城南甄官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玺”,孙坚将玉玺偷偷留下。但这事被野心勃勃的袁术知道了,便向孙坚索要玉玺,孙坚坚决不给,袁术便扣押孙坚的妻子,孙坚无奈只好交出玉玺。后来袁术败死,“传国玺”又回到汉献帝手中。

  曹丕称帝后,“传国玺”在曹魏手里,三国一统后,“传国玺”归晋。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传国玺”频频易手,先后被前赵、后赵、后秦等国夺得。东晋时,太尉刘裕灭后秦国,获“传国玺”。刘裕建立宋国时,将东晋全套玉玺收入囊中。随后“传国玺”又传至齐朝和梁朝。梁武帝时侯景反叛,夺得“传国玺”,侯景把“传国玺”交给侍中赵思贤保管,赵思贤后来携玉玺投奔北齐。后来北周灭北齐,隋代北周,“传国玺”又转到隋文帝手上。

  直到唐朝,“传国玺”才有了近三百年的安宁。自朱温篡唐开始,“传国玺”又遭厄运,先从后梁转归后唐,没过多久,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他走投无路,持玉玺登楼自焚,见证了多个王朝更迭的“传国玺”终于结束了它的千年旅程。

  两方巨宝精美绝伦

  在封建王朝众多宝玺中,有两方宝玺用材精良,构思巧妙,堪称宝玺之最。一方是宋徽宗时雕刻的“定命宝”,另一方是明建文帝时雕刻的“凝命神宝”。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艺术家”,他精通诗词歌赋、金石书画,独创的“瘦金书”风格奇特,堪称一绝。作为皇帝,他对治国之道研究不深,却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制作宝玺,力求完美。

  登基之初,他与前任皇帝一样,刻了“受命宝”,宝文是“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称其为“镇国受命宝”,简称“镇国宝”,而真正的“受命宝”是新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宝。同时还刻制了“皇帝三宝”和“天子三宝”。

  这“八宝”本来已经够用了,但宋徽宗仍意犹未尽,他召集几名大学士商议,决定增加一方宝玺,并从《易经》等书摘出一些句子,凑成了“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十六字宝文。当时于阗国刚入贡一块罕见羊脂白玉,方圆足有一尺多。宋徽宗大喜,便命玉工将这块羊脂白玉设计成黍尺长、宽、高各九寸的龙纽巨宝,以符合《易经》乾元用九之数。

  材料选定后,宋徽宗下诏令光禄寺选定吉日开工,并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打造。五个多月后,这方巨宝终于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底大功告成。为了纪念和庆祝巨宝的完成,宋徽宗特意将政和八年改为重和元年,还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受宝仪式,接受百官朝贺。宋徽宗将此宝命名为“定命宝”,并将之列为前八宝之首。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朝第二位皇帝。他继位没多久,就因削藩引发了燕王朱棣兴起的“靖难之役”。当战争刚开始时,有使者从西域带回一块巨大的和阗青玉,其长、宽、高足有二尺。为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打败燕王,建文帝决定用这块美玉雕琢一方宝玺。

  几位学识渊博的大臣经过反复斟酌,拟定了“天命明德,表正万方,精一执中,宇宙永昌”的十六字宝文,其选词用意,较之宋徽宗的“定命宝”有过之而无不及。建文帝随即命令马上动工。经一年多的精雕细刻,这方空前绝后的宝玺终于雕琢完成。它边长一尺六寸九分,琢磨精细,精莹润泽,五龙腾云纽栩栩如生,玺面十六个玉筋篆文字体圆润,蜿蜒秀美。建文帝对这件作品非常满意,赐名为“凝命神宝”。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正月初一,群臣同聚奉天殿,共贺“凝命神宝”的诞生。建文帝期望这方巨宝能保佑他战胜燕王,实现国泰民安。但可惜事与愿违,建文帝派出的军队还是没能挡住燕军的进攻。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率军攻入南京,建文帝纵火焚烧宫殿,连同那方“凝命神宝”不知所终。(钟葵)

责任编辑:谢小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