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咸丰打掉幻想 自扫门前雪 从八月二十六日接到信,曾国藩回信到达北京,北京发生了什么呢?九月十八日,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与洋鬼子在通县血战, 17000名蒙古骑兵没有等四川湖南的兄弟们去替他们挡子弹,而是勇敢地迎着火枪火炮冲了上去,战争局面一度乐观,蒙古兵杀死杀伤英法联军千余,连咱们远在欧洲的卡尔马克思老师也盛赞了蒙古骑兵的勇敢。 然而,火器来了。诚如清廷信中所说,最担心的是敌人的火器。英法联军用了一种名为康格列夫的连射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在1807年烧过丹麦的首都,后来还烧过美国的白宫,这种炮射程短,命中率差,但就是动静大,火力足,蒙古骑兵的坐骑经不起这种惊吓,于是溃败。 当火箭炮纷纷射入蒙古战阵的时候,老曾的信还在路上。朝廷能体谅他的难处吗?朝廷还坚持这种远水来救近渴的做法吗?从一份文件就可以看出来。九月二十日,老曾接到朝廷的信,信里头这么指示:“抚议渐可就绪”,和谈的工作渐渐进入正轨,进入了正轨吗?没有,正打着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安慰老曾,要他别北上了,还是“力扫贼氛,是为至要”,扫清太平军,才是最紧要的。这和老曾算计的一模一样。 朝廷的第二封信是九月二十日到的,按照当时大清邮政的速度,应该是九月五日就发出了,而老曾的回信此时还在路上,这说明朝廷不是看了老曾的信才回信的。 他们所做的决定正是曾国藩所希望的,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要来麻烦我。咸丰在这方面表现得很聪明老辣,知道调动南方部队是痴人说梦,他可能担心曾国藩不好怎么表态,于是干脆自己紧接着又发一封信,主动叫他别北上,让他放心。 洋鬼子可以用金银土地对付,太平天国就得往死里对付,这也应了我们教科书说的:封建统治阶级最在乎的是阶级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 结语:唐浩明先生在评点这一奏折时,说老曾对热事情来了个冷处理。我却认为这是来了个热处理。 表态热,口气热,赶紧地答应来总部救急,但同时把困难摆出来。咸丰也配合得好,不让下属为难。当然这是封建统治层在对农民革命镇压,对列强妥协上达成一致。 把这个场面换到现在大概是这样的:老板,您总部业务有危机,我们部门光抽调一个小组来支援是不够的,这样吧,我们把手头这些决定总部命运的业务暂时全部放弃掉,全力以赴前来支援你们,等总部缓过气来,我们再回头找回丢失的业务,行不行?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行,聪明的老板一看就明白。 热辣辣地说一个“不”字,要修多少年才做得到?(刘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