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邙山千年古墓有望迎来久违的宁静
发表时间:2011-12-20   来源:人民日报

“邙山之上,十墓九空”,《洛阳市邙山陵墓保护条例》日前公布

  核心阅读

  洛阳邙山,归葬了历代上千位王侯将相,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大大小小的陵墓“挤”在一起,古人称其“无卧牛之地”。然而,这些生前显贵却几乎无一能享身后安宁,同古墓历史同样悠久的盗掘、破坏早已让这座地下宝藏“伤痕累累”。

  为了保护这座“东方金字塔”,洛阳日前通过邙山陵墓保护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与之配套,洛阳还将启动一系列保护与开发计划。

  这些利好,能否让古墓保护进入“迟来的春天”?

  邙山,绵延于洛阳、孟津、偃师三境,背山面河、地势开阔。据介绍,邙山地区汇集了自两周至明清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其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邙山陵墓群是邙山地区古墓群的主体,包括东周、东汉、曹魏等6个朝代的帝陵及其陪葬墓群,主要是一些大型封土墓。

  据统计,邙山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地跨7个区县,包括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文物保护区内约有20万人口。

  972座大型封土墓中,仅339座尚存墓冢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诗道出了洛阳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邙山陵墓群就是历史最好的“日记本”。但时至今日,邙山陵墓群972座大型封土墓中,近2/3的古墓冢封土已损失殆尽,仅有339座尚存留有墓冢。

  “历史上,邙山陵墓群所遭受的破坏主要来自战火和有组织、大规模的盗掘。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城,把邙山上的墓也挖了不少,现在邙山上考古发掘有时还能发现一些红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同时,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洛阳,自然也就免不了历史上大小军阀对于地下宝藏的垂涎,有组织或私人的盗墓也使得邙山陵墓群这座“东方金字塔”伤痕累累。“邙山之上,十墓九空”是洛阳人北邙盗墓之盛的形象描述。

  在20世纪初,邙山盗墓已呈现高度的专业化、集团化。其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盗墓基本得以遏制。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邙山盗墓死灰复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蚕食和侵占,也使其遭受严重破坏。

  “现在,公众素质提高了,已经意识到文物对于这座城市真正的意义,千万双眼睛盯着文物保护,不能让洛阳最宝贵的遗产消失在我们手中。”洛阳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说。

  文物点共9320个,业余文保员仅310人

  洛阳邙山陵墓群面积大,区域多,如何“织密”保护网?

  “条例将为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同时,构建邙山陵墓群及田野文物的安全保护网络,真正意义上实现严防死守。”洛阳文物局保卫科科长杨志伟说。

  “严防死守”,人力和财力是关键。据了解,包括邙山陵墓群在内的文物点(处)洛阳共有9320个。目前全市业余文保员有310名,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墓(冢),做到每一个有封土的墓冢都有人管。在资金来源上,洛阳文物局有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和筹集社会公益基金三种渠道。

  刘德胜认为,条例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主体责任和对保护范围的细化,明确了重点区域及相关禁止规定,明确了建设控制带内基本建设生活生产人性化的发展与保护要求。

  “死守”还需要严惩。新条例中将盗墓行为描述为“在邙山陵墓群重要墓葬和遗址内擅自采集文物”,规定一经发现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依法收缴非法所得文物。

  仅今年6月开展的“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就破获各类文物案件27起,抓获文物犯罪嫌疑人74人,缴获各类文物57件。

  “马上又有三项文物犯罪将无死刑了,盗墓者的胆子可能会更大,这也会增大保护压力。”杨志伟有些无奈。

  保护网越织越密的同时,现实还不容乐观,由于文物基数大,范围广,作为最重要的基层防控还是存在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同时,盗掘文物定性在尺度上难以及时、准确把握,私人收藏文物与盗掘文物等无法科学界定,也为陵墓群的保护提出了更多难题。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德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