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外交活动中的幽默机智 与菲律宾总统"认亲"
发表时间:2012-03-0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知道‘兔子吃鸡’这个掌故吗?”

  在莫斯科召开的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上,中苏两党代表团的成员经常针锋相对,激烈争论,气氛是相当紧张的。但在紧张激烈的交锋中,邓小平始终是泰然自若,举重若轻。他只要一走出会议室,便谈笑风生。代表团成员在大使馆里吃饭,也常常是笑语不断,轻松活泼。

  有一天,在激烈的争论之后,中共代表团成员回到大使馆的饭厅吃饭,大家一时话不多。这时,邓小平忽然招呼刘晓大使的夫人张毅,笑着问:“张毅啊,你是江西人,你知道‘兔子吃鸡’这个掌故吗?”

  “什么,兔子吃鸡?兔——子?”张毅以为听错了。

  “对,兔子吃鸡。”

  “哎呀,小平同志,我只听说过黄鼠狼吃鸡,可从来还没听说过兔子会吃鸡。”张毅欲忍住笑却又忍不住,鼓着嘴巴摇头,“而且还有什么掌故?”

  “当然有掌故,此事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含笑望望大家。

  “这事出在陆定一身上。”

  有人问:“是在延安吗?”

  “是在延安。但不是在延安的兔子,是有一次在延安做报告,谈到托洛茨基什么什么的,他那个无锡话就糟了。说来说去总是‘兔子吃鸡’。我们有些同志听完报告,总是不相信‘兔子吃鸡’,就像张毅现在一样,边出会场边四处打问:‘兔子吃鸡’怎么回事?没听说兔子还会吃鸡呀……”

  大家恍然大悟,饭厅里顿时笑成一片,会议争论时留下的紧张气氛被这一片开心的笑声一扫而光,大家的胃口立刻也好了起来。

  因此,在26国党的起草委员会开会期间,中共代表团的成员都感到,尽管会上的争论紧张激烈,但会后,尤其是大家在一起用餐时,邓小平非常善于调节紧张的气氛,往往他的一个笑话,一句玩笑,就会使大家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这是那里的话呢!”

  1974年4月4日至16日,邓小平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关于研究原料和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理论。

  发言后,邓小平在休息室碰见了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这位高出邓小平半截的大个子,手臂自然横过去摸着邓小平的头,讨好地说:“小平同志,你刚才的发言好极了,只可惜个子太矮了!”

  邓小平没有丝毫愠色,只是也把手臂横着扫过去,正好摸到了葛罗米柯的屁股上,不冷不热地回击一句:“这是那里的话呢!”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葛罗米柯显得非常尴尬。

  “我很有资格获得东山再起奥林匹克金奖”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迫切地想亲眼看一看当今世界现代化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意欲“学习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邓小平受到卡特总统及美国人民的隆重欢迎和礼遇。

  在卡特总统所设的国宴上,邓小平谈笑风生,应对自如。

  当雪莉·麦克莱恩对邓小平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示兴趣时,邓小平诙谐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在一次闲谈中,邓小平笑问卡特:“美国国会有没有通过一条会谈中禁止吸烟的法律?”

  “没有”,卡特回答说,“只要我任总统,他们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州种植大量的烟草。”

  邓小平听后显得十分开心,随即掏出一支“熊猫”牌香烟抽了起来。

  当卡特和邓小平举行第三次会谈并言及移民问题时,邓小平非常机智、幽默地对卡特说:“如果你要我输送1000万中国人到美国来,那我是十分乐意的。”

  卡特也开玩笑说:“既然向我提供1000万中国人到美国来,那我们也将给中国提供1万名记者。”

  邓小平闻言,放声大笑起来,并且立即给予了拒绝。

  访美期间,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向邓小平提问:“中美两国间继续这种愉快的蜜月时期会有什么主要危险呢?”

  邓小平反应敏捷,表现得非常自信。他毫不犹豫地诙谐作答:“我看不到危险。蜜月将继续存在。”

  对于邓小平这种开朗坦率的性格,卡特非常喜欢。他赞扬邓小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且说了就算数,不用担心彼此间产生误会。

  邓小平的这种战略家的风度和政治魅力,坦诚幽默的风格,确实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盛顿一位新闻评论员说,邓小平说话坚强有力和富于幽默感,他使你不能不有所反应。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复杂敏感,有时一件小事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大局。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也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

  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其它所有国家。”

  对这样一番涉及民族自尊又具有挑衅性的不得体的议论,邓小平反应很快,不置可否又颇为自得地接过话头说:“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

  邓小平这个回答可以说妙不可言,一语双关,既符合宴会的氛围,又维护了中华文明的尊严,自然无人能够反对。更重要的是化紧张为缓和,避免了因小失大。而在座的人却领略到了邓小平这位伟人的智慧和幽默!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桑小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