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捐赠古籍廿四史。 记者许石林摄影 ▲1985年6月19日,张仲德(右一)及钟金重女士(右二)向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右三)、市长李灏(左一)介绍赠书。 (资料图片) ▲图为清果亲王点定印。 张太无先生,四川著名中医大家,其家学渊源,文化修养深厚渊博,张太无先生行医,追比古圣先贤,其局量宽宏博大,目光所及,思维所向,不在于医术一技,而在六合八荒,古人称一代哲医。张家是四川望族,张太无先生的父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副主席张澜是亲兄弟。张太无先生热爱中华文化,关心人类命运,一生热衷收藏,倾心呵护文物典籍,是四川著名的收藏家,对所藏图书,有专门的藏书楼储之,其珍爱,不亚于苏州过云楼、宁波天一阁。 收藏故事: “一船银元一部书” 张太无先生常说:“美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张仲德介绍,父亲张太无是名中医,更是知名收藏家,“家中收入丰厚,有条件搞收藏。当时,抗战烽火连天,满清遗老遗少迫于生计,逃难四川,并将家中旧物四处散卖,因而父亲得以购入散落民间的宫廷珍宝,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古籍字画。” 张仲德介绍,藏书中最为珍贵的《唐宋元文约选》原为清果亲王家中私藏。“果亲王允礼乃康熙帝16子,曾驻守四川,此书为果亲王亲笔点定,当时是准备出版的,计划出书9部。后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未能出版。此书便成海内孤本,全世界仅此一本。果亲王曾在成都草堂待过,此书便留了下来,后于抗日年间散落民间。” 张仲德回忆,《唐宋元文约选》真正归属张家是1940年秋。“果亲王允礼曾经奉命在四川工作过,现在成都还有王府的旧地名。就像《昭明文选》一样,清朝皇帝希望给皇室贵族子弟,编选一本唐宋元时代最好的文章,果亲王奉命点定了这部《唐宋元文约选》,一般来说,点定之后再呈报皇帝御览,由皇帝批准后,再刻印。可能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这部书点定以后,没有刻印。或者说果亲王还没来得及呈报皇帝。就这样,它成了一个珍贵的抄本。见过它的人也很少很少。但是知道的人不少。这部书应该说凝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的心血,所以果亲王对它十分珍爱。这部书就是这样到的四川,后来从王府流向民间。” “我清楚地记得我父亲说,书的卖主是个八旗子孙,出价很高,我父亲当时是用12麻袋银元及金条,装了一船,父亲把装满银元及金条的麻袋放在船上。船是那种旧式的蜀中内河客船,大概长12公尺左右,银元用5个装米的200公斤装的大麻袋兜着,整整12麻袋,整齐地摞于船内。有了这批书,家中的藏书量一下子增至三万八千多册,时为父亲收藏最盛期。”张先生说。 历经坎坷,这批藏书终于得以安放。然而,好景不长,1958年3月,张太无先生以“反革命”罪锒铛入狱,所有财产没收,其中包括家中所有珍藏。张仲德表示,父亲于1977年去世,去世前还对这批书念念不忘,并留下遗言:“所去之书,如有璧归之日,家可分,人可散,书不可离。”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钱穆与胡适的恩怨:苏州初见即不欢而散
已是最后一篇
-
钱穆与胡适的恩怨:苏州初见即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