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陇上行之五)
发表时间:2011-11-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威风凛凛铜车马

  从雷台汉墓中出土的这组铜车马仪仗俑,包括铜车14辆,铜马39匹,铜牛1头,铜俑45人。铜车分斧车、轺车及辎车。每车各驾一马,有“御奴”一人,身穿交领服,头戴平顶翻边尖帽,半坐车舆左边,双手拱于胸前,执辔驾驭车马;另有“从婢”二人,头梳双圆髻,身穿长袍,双手臂曲胸前,侍立于旁,随时听候主人使唤。铜马皆四足伫立,仰首翘尾,造型优美,矫健雄劲。那些铜俑武士,衣冠齐整,左手执辔,右手持矛、戟兵器,两腿跨坐马鞍上,似待命出发。

  仪仗俑威风凛凛,浩浩荡荡,演绎着“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壮观!

  如此规格的墓葬,究竟主人姓氏名谁,官居几何?墓前没有碑刻,墓内没有墓志,地方典籍没有记述,一切也就无从查考。好在铜马颈上,阴刻着“冀张君”及“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等隶书铭文,多少透露些许墓主人身份与信息。我在北京石景山拜谒过一位汉代燕王之墓,有皇家赏赐的“黄肠题凑”。这座汉墓没有,看来墓主人还未至王侯之列,也许是一位封疆大吏。墓主人生前一定位高权重,对马又极其喜爱,才将铜奔马及那支庞大的仪仗俑陪葬。

  一言而为天下重

  真正举世瞩目的,是那件铜奔马。它或许属于仪仗俑一部分,且高矮相差不多,通高仅三四十厘米,相当于真马的1/4或1/5。但见马头高扬,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之上。飞鸟展翅回首。作为造像,着力点系于一蹄,而蹄下展翅的飞鸟,恰到好处地稳定了重心,设计极其巧妙。作为艺术,那鸟在展翅飞翔,而马腾空跨越时,竟然一瞬间超越了飞鸟,一只马蹄不失时机地踏鸟背上。借助于飞鸟,使奔马腾空凌云一跃千里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需要何等大胆新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对于奔马,人们起初并没有足够关注,只是与其它文物一样,由库房搬出送到县里,进而送到省博物馆里。奔马在展柜中没有特殊标志,也没有摆在显要位置。是天马,总要行空,但要等待机遇。大约两年后,郭沫若先生陪外宾至此。他深邃有神的眼睛发现奔马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连连感叹:珍品,艺术珍品!并亲自命名为“马踏飞燕”。

  一言而为天下重。从此,奔马由武威走向北京,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以至武威以此作为城标,而中国更以此作为旅游国标。这是奔马的莫大荣誉了。(柴福善 文/图)

责任编辑:刘星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