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文明网发起“家乡梦·中国年”博文征集活动,邀请网友分享儿时新年的记忆以及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参与方式:将博文链接发送至春节博文征集邮箱(1120602526@qq.com),中国文明网将及时展播网友精彩博文。 更多春节精彩活动请点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团聚的日子,平常四处奔波的一家人终于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不管走过多少地方,最亲的仍然是故乡人,最恋的依旧是故乡情。与家人团聚,和亲友共欢,成了辛辛苦苦奔波一年来最向往的事,聚在一起谈一谈一年的变化,说一说乡情,忆一忆往昔,不经意间发现荣成的改变一点都不比岁月带给我们的惊喜少,我们在成长,家乡人的生活也在变化。 记得小时候对过年的渴望,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冰河世纪》里的那只小松鼠对松果的向往。等过年、盼过年,过小年就拉开了节前准备的序幕。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一件重要日程就是打扫灰,全家一齐动手,打扫灰的意义不仅是清洁卫生,也预示着将一年的晦气、苦恼和贫穷像灰尘那样,扫净、倒掉,以迎接新一年。小时候床单被套这些大件都是妈妈用手洗的,有几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每次洗完了妈妈的手就冻得通红。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各式各样的习俗都被新时代的年轻人忽略掉了,但是打扫灰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只是现在洗衣机派上了用场。 过完了小年,对三十儿的渴望却更加急切。终于捱到了三十儿。 年三十儿的早上,就开始年味十足,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母亲早就准备好放在床边的新衣服。翻开那些泛黄的照片,看着那个穿红戴绿的小姑娘,还真让人有点忍俊不禁,这些新衣服并不像现在市场上卖的这样洋气,各式各样的,小孩子穿上去就像是小王子和小公主,别提多漂亮。小时候商场里卖的衣服没有那么多花样,爸爸妈妈的工资又少,很少有人家买得起,很多小毛衣都是母亲一针一针给我织出来的,不知道耗费了母亲多少个夜晚,也不知道这一针一线里到底藏匿了母亲多少疼爱。 贴好对子,出了门就径直去奶奶家吃包子。沿着荣成的乡间小路,有时候正赶上下雪,这条路就变得不那么好走了,这时候小女孩的小娇气“战胜”了父亲,父亲的背上总是那样安全。现在的这条路依旧还在,只不过被铺成了水泥路,再看不到那黄色的乡土,沿路上的小平房也慢慢因为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变得干净整齐。如今去奶奶家时,可以开着车直接去,方便了很多,也再不用害怕下雪路滑。 印象里奶奶家的热炕头是最好的,在上面放一张圆圆的八仙桌,正好能坐开全家人吃三十儿的包子。记着有一次我肚子痛的厉害,那个时候是没有暖手宝的,就是这个热炕头救了我的命。现在一有时间,我还会想想那张八仙桌,想想那个热炕头。现在的生活好了,大家再也不用烧煤热炕头了,家里都用上了天然气和暖气。就连原本可以坐得了全家人的八仙桌竟然也显得小了,因为以前总坐在家长怀里的我们也长大了,长辈们常常看着我们这些长大的孩子说:长江后浪毫不留情地把我们拍在沙滩上咯。 记着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除了热热闹闹的团聚,还有收长辈们的份子钱。等孩子们都到齐的时候,爷爷奶奶把我们都叫过来拜年,说一句“爷爷奶奶过年好”,就给我们一个红包,据说这是可以辟邪的,那时候我一直认为收了红包,这一年都会过的特别顺利,现在想想小孩子的心理真出奇的可爱。生活一年一年好起来,爷爷奶奶的红包也年年涨,如今,我们长大工作了,不再拿红包了,只是有时候还去偷偷想念一下拿红包的幸福感。 听过很多人说,年味淡了,我却从来没有那么认为。现在的我依旧享受年三十儿穿新衣服的幸福感,依旧会在深更半夜把春节晚会看完,依旧会珍惜和家人团聚的短短几天。中国年过的就是亲情,过的就是团圆。(威海荣成市发改局 栾虹)>>>进入博客原文 |
- 上一篇:
-
【家乡梦·中国年】体味家乡年 展望中国梦
已是第一篇
-
【家乡梦·中国年】体味家乡年 展望中国梦
- 下一篇:
-
市民对一座城市最高的褒奖:此心安处是吾乡
已是最后一篇
-
市民对一座城市最高的褒奖: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