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文明网发起“家乡梦·中国年”博文征集活动,邀请网友分享儿时新年的记忆以及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参与方式:将博文链接发送至春节博文征集邮箱(1120602526@qq.com),中国文明网将及时展播网友精彩博文。 更多春节精彩活动请点击 元旦过去,空气中传统的过年味道也越来越浓重了…… 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记得小时候,早在一两个月前,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只盼着太阳转得快点,早点过年。想象中的过年是多么的美好,可以穿新衣,吃糖果。家里还会摆放着平时没有的好吃的零食,可以大饱口福,有亲戚来做客或去亲戚家做客还可以收到压岁钱,虽说只是过过手瘾就给大人没收了,可感觉也是非常美妙的。 印象中乳山老家过年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打扫房间,张贴对联,悬挂年画,置办年货,张罗丰盛的饭菜,还有耳边声声不息的爆竹声,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三十晚上守岁到半夜十二点,放鞭炮,吃年夜饭,除旧迎接。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穿戴整齐跟在大人身后出去串门,挨家挨户拜年问好。一块小小的糖果、一包香香的小饼干,都让你如数家珍,蹦蹦跳跳地满载而归。孩子们的快乐总是很简单。 过年总是和吃分不开,尤其是在那个还不富足的年代。凭着粮票、布票、副食本,我们就有了花生、瓜子、糖、带鱼等平日里难见的美味。于是,母亲在连夜赶制新衣新裤时总忘不了在外面缝两个大大的兜。而我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将花生、瓜子、糖、小鞭之类装满口袋,然后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着玩耍…… 记忆中过年永远与母亲的辛劳分不开。进了腊月门,尤其是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三,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全家人过年的吃食了。蒸饽饽,包包子,做豆腐、准备年夜饭……品种多,讲究也多,并且每一样食品都有各自的做法。最让我留恋的还是母亲包的年味饺子。在包饺子时,总是将糖果、花生、红枣、栗子、小硬币等包进馅里。寓意来年的日子甜美,财运茂盛等等。由此,包饺子,吃饺子这一传统在带来新年欢乐的同时,已成为祈福的一种美好心愿。 渐渐地长大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对过年不再是那么渴望了。如今的日子,穿新衣随时都可以满足,吃美食也不用等到过年。只要我们愿意,可以天天吃饺子,天天过大年。 大红的中国结,悬挂的红灯笼营造了年的喜庆。拜年的形势从写信、打电话发展到手机短信、网络视频,这无论如何都让人增添了一种过年的时尚味。虽然这样的春节已和以往的有些不一样,但永恒不变的却是人们团圆的心情和对新起点的美好憧憬。 鞭炮声声辞旧岁,笑语欢颜迎春来。大多数人,一年中都在各忙各的。回老家过年,平时见不到的人也见见面,互相拜年,问候一番,在笑呵呵中品一品乡音的味道,话一话重逢的喜悦,也是别有一番过年的味道吧。(宫秀娟)>>>进入博客原文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家乡梦·中国年】记忆深处的年味
已是最后一篇
-
【家乡梦·中国年】记忆深处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