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充电”,把话说到点子上
干调解工作,别看调解的都是民间纠纷,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话,可是调解委员的每一句话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说在理上。所以,作为民事调解员,肚里却要有点“墨水”,要有真才实学,李春田平时特别注意学习、阅读有关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政策书籍和报刊,给自己“补充营养”、“充电”,在他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他戴着老花镜埋头苦读、边读边记的情形。他说:“只有更好地学习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后,才能干好调解工作,才能在工作中镇定自如地应对各种矛盾纠纷引起的特殊情况,才能在各项特殊情况发生时说到点子上,将事端平息在萌芽状态中。”
刘某、杨某夫妻二人都是本村人,婚后生一女,如今已6岁,因感情不和被判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男方所有,女方只有探视权。因杨某难割母女情,天天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女儿回家,男方坚决不让并多次发生口角。李春田知道这件事后,就到杨某家认真讲解判决书上的内容,并说明这是受法律保护的,根本不必采取过激行为,因杨某思女心切,工作很难做通,多次调解都是在杨某情绪失控的状况下结束谈话的。为了能接到孩子,双方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为了避免他们吵架,李春田也提前到学校门口等着做工作,他真诚地对刘某说:“她们毕竟是母女,你要忍让一些,时间长了会好些的,不要急于求成,造成更大的不愉快,那样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无数次的登门,双方终于接受了调解意见。经协商,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情况下,每周日孩子到姥姥家同妈妈住一天,从此,两家的争斗不再发生,学校门口那不和谐的一幕消失了。
出妙策,传统美德不能丢
在农村,有一些民事纠纷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李春田说,要处理好这些纠纷,就需要有“跑细腿、磨破嘴”的耐心。在调解工作中,李春田发现村里有关赡养老人方面的纠纷占有相当高的比例。2001年,在他的建议下,东关村创立了“赡养老人公示栏”。此后,该村有关赡养老人方面的民事纠纷大大下降,并且每年涌现出十几个“好媳妇”和“五好家庭”。
2001年的一起家庭纠纷让李春田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该村73岁的师某找到李春田,泣不成声地说:“我这个干了一辈子的泥瓦匠,到老了连一间草房也没得住。”师某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因师某在分家时处理不清,造成兄弟二人不和,为此二人谁也不答应老人在自家居住,师某一直住在女儿家中。看到此景,李春田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儿。李春田找到师某的两个儿子,他们抵触情绪非常大,但李春田不灰心,暂且让老人住进大儿子家中,关于分家的遗留问题,慢慢再商量。以后的半个月时间,李春田往返于师某的两个儿子和女儿之间,把之前读过的“中国孝史故事”讲给他们听。最终,两个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争相将老父亲接到自己家住,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村民任某是个80岁的老妇人,去年冬天因走路不慎摔坏双腿,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任某有四个儿子:大儿子生活困难,住房紧张;二儿子因公致残,至今未婚并造成精神障碍;三儿子、四儿子生活条件较好,兄弟四人为赡养和伺候老人问题吵得脸红脖子粗。老人也很为难,整天以泪洗面,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李春田连夜召集她全家人开会,通过讲法律、讲政策、讲母子情、讲兄弟情,经过一夜的艰苦工作,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一个月后,李春田看见老人笑了。老人开心地说:“托春田的福,我可以好好地再多活几年了!”今年,任某坐着轮椅跑到村办公室捐赠了10元善款,并向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嫌少,这是我老婆子的一点心意,要不是春田帮忙教育了孩子们,我连一块钱也拿不出来!现在好了,孩子们都争着孝敬我,争着给我零花钱,这不,我还可以献一点爱心呢!
开学习班,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李春田不仅是调委会主任,同时还兼任本村普法宣传小组组长,在普法期间,他用平时学到的法律政策知识,开办了二十期普法学习班,培训学员500人次。
东关村调委会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李春田本人先后10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人民调解员,2006年被石家庄市政法委和综治委授予“十大人民调解员标兵”的光荣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李春田说:“我想要的,就是村里的文明家庭户越来越多,家庭和谐了,我们村也就和谐了。”
“民调工作就像一棵成长的大树,法就好比树根,处事公正好比树干,情好比连接绿叶的树枝,再加上勤浇水,勤养护,就能结出社会稳定、和谐的果子”。这充满诗情画意、富含法情哲理的比喻时常挂在李春田嘴边,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高邑县东关村属于县城里的“城中村”,外来常住人口较多,要保这一方平安、和谐,调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村民调解委员会里,大多是威信高的贤能人士,现任东关村民调委主任、石家庄市“十大人民调解员标兵”李春田,只要听说哪有纠纷,他就主动找上门、坚决帮到底。20多年来,他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涉及当事人451人,涉及金额23.5万元。(记者 董子凝 通讯员 张宪民)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别打乱孩子成长的“时间表”
已是最后一篇
-
别打乱孩子成长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