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家风与相城风气建设”研讨会发言摘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建设优良家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成为不少地方着力推进的工作。
9月24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会聚苏州相城区灵峰村,举行“灵峰家风与相城风气建设”研讨会。在实地参观考察这个全国文明村后,专家学者围绕家风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等主题进行探讨与交流,总结有效经验以期推广到全国其他地方。
本期嘉宾
孙春晨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
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梅敬忠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景跃进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系教授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凝家风之小,聚风气之大
梅敬忠:加强家风、村风、区风、市风建设的根本和目的,仍然是加强道德建设,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使道德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相城区注意把风气建设与加强干部的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践行“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讲的是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做人问题,要自觉修身,并要有自律精神,谨慎用权。“三实”就是干部的做事道德和做人风格。官德的好坏是带动社会风气的关键,孔夫子曾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句话就重在强调干部道德对民众道德的示范作用。
因此,我们在传承创新家风、推动地方文明建设水平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道德建设这个根本,在当前要特别注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德铸魂、以德化俗、以德立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复兴中华民族“礼义之邦”风采。
刘士林:“相城风气”及内涵提炼,是一次达成社会共识的过程。资料显示,“相城风气”调研活动召开了15场次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干部有65人,群众127人。在回收的619份有效问卷中,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4个重要因子,其中“同求”和“担当”是两个重要因子,最终顺理成章凝聚出“上下同求勇于担当”的相城精神内核,得到广泛认同。从苏州城市发展和苏南现代化的角度,我觉得相城文化建设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一个从“坐而论道”的话语阶段跃升到“兴礼作乐”的实干阶段的标志。可贵之处就在于发展经济而不忘文化重建,“富民”而不忘“教化”,且围绕着美好家庭、新乡贤文化、“德善相城”等主题,越做越红火,越做越有想法和创意。
但总体来看,目前相城区战略目标,还主要是结合政治和经济需要阐释建构的,与吴文化、苏州文化方面联系还需更密切。因为这些是大家都在追求和探索的,只有程度上的差异。苏州是吴文化的核心区,也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主要代表,结合国家目前大力推进的“人文城市”和“特色小镇”战略,相城区和灵峰村可以多做文章,找到更精准的战略定位,引导自身在家风建设和区域文化建设上走更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肖群忠:相城区能够把家风建设,与农村社区的“村风”建设和城市社区的“区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家风为抓手和基点,以“村风”“区风”为更高目标,这是一种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它不仅符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也必将推动相城乃至苏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10条“灵峰家风”为基础,灵峰村制定了《灵峰村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章程》,通过村规民约、邻里关系改善等加强农村社区的人际道德建设。比如,灵峰人普遍看重教育,对老师非常尊重。在这种氛围下,村风中就有一条明确规定,“如违反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不支持子女入学经教育不改的,取消其九年制义务教育内村里的一切福利待遇。”把好的普遍认可的家风,通过凝聚、提炼,汇聚成一个地区的区风。
景跃进: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一个“综合—系统—顶层设计”的阶段,在中央层面是“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地方和基层的创新,也越来越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要把基层实践置于国家的战略宏图之中,置于苏州城市发展和相城风气建设的脉络中。由此确定自己的历史地位,把握工作重点,找到工作抓手。同时,这样的“顶层设计”不是拍脑袋凭空产生的,而应该有着强大的民心基础。政府要得民心,就应当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导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老百姓期盼生活安定祥和,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而以家风促社会风气的“顶层设计”,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让大风气和小风气建设形成互动。以灵峰村为例,村里发动村民集体投票共同讨论一个问题:灵峰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灵峰村究竟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村庄,要具有哪些村风。大家达成共识,就可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改革和创新。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中央文明委启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
已是最后一篇
-
中央文明委启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