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哈药总厂厂长吴志军一行人专程进京。就近期媒体曝光的哈药“超标排放事件”,向公众道歉,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同时介绍了该厂包括“三废”处理在内的全面整改方案。(6月13日《京华时报》)
对这一“真诚”的道歉,绝大多数网友不以为然,甚至部分情绪极端的网友出言不逊。为何厂方作出了“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的承诺,公众依然不依不饶呢?这其实反应了人们对屡屡曝光的有违社会道德行为企业的极度不信任———有言无行。
近年来,频发的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事件,相关企业在被曝光后,或迫于社会舆论压力,或由于政府及管理部门的处罚,都出来向公众表示过“真诚”的道歉、“深刻”的反思。但风头过后的行为,却广受质疑。三聚氰胺事件过去3年了。除三鹿破产之外,其他涉案的乳品企业均已“健步如初”。在相关部门主导下,由22家涉案企业集体出资成立的医疗赔偿基金运作情况,却成谜团。相关行业组织向媒体表示,这是“机密”,“不适宜对外公布”。在社会不断的质疑声中,前不久,才将本应及时向社会公开的赔偿金运作情况,在其官方网站上进行了通报。
做了错事,站出来承担应负的责任,这是一个正常企业的正常行为。应该说,哈药总厂的道歉,比那些发生类似事件后,极力推诿、敷衍的企业,要真诚,也提出了改错的“刚性”措施和办法。但这仅仅是知错的第一步,要改错,得到公众的谅解,则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言行不一、言大于行或干脆言而无行,那就是在敷衍公众,是一种缓兵之计而己。做出这样行为的,肯定不是有社会责任心的良知企业。
从媒体大量的报道中,人们得知,长期以来,哈药总厂是边污染边生产、边污染边壮大、边污染边获表彰的。如此形象,怎不让人对其道歉和治污表态充满疑虑呢。公众甚至进而对当下的环保评价、监督体系及媒体对环保问题的监督责任,都产生了不满。因此,哈药总厂要想得到公众的谅解,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惟如此,方能取信于民。
如今很多部门、企业都知道危机公关的重要性,一些单位还建立了专门的危机公关队伍、预案等。但危机公关的目的是要得到公众的理解、谅解,重建公众的信心,而不是把公关作为推诿、敷衍的手段,去忽悠公众。几年前,哈药总厂不仅获得过国内工业企业中首张甲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和有关负责人“是对松花江流域负责的企业”的高度赞扬。还在当地媒体一篇颂扬性的报道中,自称“我们是做药救人的企业,不能做任何对人有害的事儿”。这些成功的企业公关之后,却是严重的“超标排放事件”。因而,此次进京道歉公关行动,受到公众的怀疑,就是难免和正常的了。
再“催人泪下”的认错和美妙动听的承诺,也抵不上切实的改错行动。哈药总厂的道歉,公众已听到其言了,但关键是要看到改错的具体行动,这才是公众所期待的。(张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