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重“上”轻“下”焉能不涝
发表时间:2011-06-28   来源:大众日报

漫画/唐春成

  旱涝急转,无疑是眼下在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一形势转变,让受灾范围一下子从农村蔓延至城市,武汉、南昌、广州等数个城市被淹。

  在暴雨的冲刷下,以往繁华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化身“水城”,交通中断、出行受阻、财产损失,暴露了一个个看似实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让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问题浮出水面。看来,表面上被淹的是“看得见”的城市,而失防的首先是“看不见”的城市,这是城市建设重“上”轻“下”的恶果。

  现如今,诸多“看得见”的城市道路宽阔,高楼耸立,广场遍地,经济发展、逐步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为其规划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以及不竭的动力,让其光鲜亮丽,也让管理者面上有光。而“看不见”的城市隐藏于地下,管道密布,交错纵横,正因其“不见光”,在发展规划上始终缺乏动力,严重滞后于“看得见”的城市发展的脚步,以致在年复一年的暴雨洗礼中,逢雨便瘫。

  深究起来,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上”轻“下”,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不少城市对城市现代化认识存在的误区造成,但更深层次的,也有政绩观在作怪。

  地面上的城市,是“看得见”的城市,也意味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地面下的城市,是“看不见”的城市,地下铺设有多少条管道,排水通道有多宽多高,少有人问津,这些都是看不见的政绩。同时,“看得见”的城市,是看得见的现在;“看不见”的城市,则是看不见的未来。为官一任,在乎的更多是任内的功绩,少有人在乎未来会怎样。“看不见”的城市失防,恰是一些地方政府在一年之计与百年之计的选择中,也即在现在与未来的选择中所产生的结果。以武汉为例,相关部门就坦承,作为一座老城,武汉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统。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已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如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设。

  痛定思痛,内涝不能完全归咎于天灾。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有人说,如果高楼是一座城市光鲜的外表,而下水道,可谓城市的血脉。当有一天,一场大雨瓢泼而下,行走在雨中,“发觉裤角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我们可以说,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让城市的血液保持了顺畅,守护好了城市的“良心”。(任宇波)

责任编辑:李向帅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27695&encoding=UTF-8&data=AAN5bwAAAAcAAADsAAAAAQAq5Z-O5bu66YeN4oCc5LiK4oCd6L274oCc5LiL4oCd54SJ6IO95LiN5radAAAAAAAAAAAAAAAuMCwCFD6WhHLiBs8XpxFor-1Ns3XWh92fAhRmyyXIii5CMQA5wAJ2k5bzSiaK4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27695&encoding=UTF-8&data=AAN5bwAAAAcAAADsAAAAAQAq5Z-O5bu66YeN4oCc5LiK4oCd6L274oCc5LiL4oCd54SJ6IO95LiN5radAAAAAAAAAAAAAAAuMCwCFACawW4TfnYGcZ2z_R3yq-T-Ho2uAhQeTGjoVt1KNJIoRQj3KzJjpr9NuA..&siteid=7